当前位置:

宋乔生烈士传略(上)

来源:常宁市融媒体中心 作者:胡金菊 曹元生 编辑:源源 2021-05-07 21:27:49
时刻新闻
—分享—

宋乔生.jpg

宋乔生

宋乔生,又名宋增桥,字春生。1891年3月12日,出生于湖南省湘潭县(株洲县)淦田乡一个兄弟姊妹众多贫苦的农民家庭。宋乔生从小聪明伶俐,凡事一点就明白,父亲从小乔生的表现,看到了一丝希望,默默地下定决心送这个聪明的儿子去学堂读书,将来一定会出人头地,说不定能光宗耀祖。于是,全家节衣缩食,节省几个铜钱,好让乔生进学校读书。

0KCa3F6kjM.jpeg

旧时私塾

宋乔生7岁那年,他的父亲把他送到私塾。小乔生确实没让父亲失望,老师教授的东西能一点不落地记下来,回到家,学着先生摇头晃脑的模样“之乎者也”地背诵给父母听。每当这时,全家才是最开心的时候,父亲总是带头哈哈大笑起来。

好景不长,那时候,湖南的战事越来越吃紧,南北军阀战火不断,水灾旱灾连年发生,各种苛捐杂税,日益繁多,加上货币贬值,物价飞涨,老百姓不堪重负。宋乔生一家租种豪绅的土地的收成一年比一年减少,交了租谷后家里所剩无几,全家人吃了上餐没下餐。没办法,宋乔生9岁那年,只好放下书本,离开学堂回到家,跟着父亲面朝黄土背朝天,日以继夜在田土里劳作。但终因年纪太小,帮不了父亲多少忙。

父亲经过深思熟虑,决定让小乔生学一门手艺,有了一门手艺在身,养家糊口就没有问题了。于是,把刚满10岁的乔生送进一间铁匠铺当学徒。

铁匠铺.jpg

打铁(网络资料图)

这一学就是7年,打铁的手艺学成了,也跟师傅学得了一身武艺,身体练得魁梧雄壮。出了师,却遇到了新的问题。那时候,湖南军阀混战,天灾人祸不断,经济变得越来越萧条,一般的老百姓连饭都吃不上,还有谁请人打铁呢?

20世纪初,水口山这座“宝山”的传说很广,说水口山遍地是金是银,很多人在那里发了大财,传得有鼻子有眼。1908年,17岁的宋乔生满怀着拾“宝”的希望,拜别了父母,辞别了亲人,一路风餐露宿,来到了水口山铅锌矿。

这哪是什么宝山?呈现在宋乔生眼前,到处都是成堆的废弃的乱石,一脚踩下去,泥灰淹没了半个鞋面。一阵风起,漫天卷起蔽日的灰尘,让人喘不过气来。宋乔生皱起眉头,望着漫天飞舞的尘土,长长地叹息了一声。他来到招工处排起队来,终于轮到他了。

“你叫什么名字?”一个工头模样的人从窗口问。

“宋乔生。”

“你在家是干什么的?”

“打铁。”

“哦。”工头模样的人认真看了看宋乔生,沉思了一会,说:“你登记一下,去机械科当锻工吧。”

矿井.jpg

矿井煤油灯(网络资料图)

就这样,宋乔生来到了常宁水口山铅锌矿机械科当了一名锻工。在当锻工的日子里,宋乔生每天都要干上十几个小时,有时候加班到20个小时。工人稍有牢骚,把头、监工就挥舞着竹片、木棍,拼命抽打着这些工人。这些吃人不吐骨头的资产阶级的代言人动不动就威胁工人:“像你们这样的贱骨头,天下有的是,打死几个算不了什么!”工人们没日没夜、累死累活地干,每天的工钱就是三五吊铜钱,还不够买三升糙米。宋乔生那时候还年轻,又是在苦水里泡大的,加上多年来的打铁生涯的淬炼,身子练得像一尊铁塔。他没有过多的要求,在宋乔生的眼里,穷人生下来就是要吃苦的,富人生下来就是要享福的。宋乔生觉得能一日三餐有碗饭吃就可以了。因此,再苦再累,他很少有怨言,累活、重活、加班十有八九少不了宋乔生。在工友们的眼里,宋乔生是个能吃苦、肯帮忙的小伙子;在把头、监工的眼里,宋乔生是个听话的“活机器”。由于宋乔生用起来顺手,后来调去当了一名吊车工。

那时候的水口山矿,资本家一味追求利益最大化,舍不得投入,采矿的设备、设施十分简陋,井下经常发生崩塌事故,不少窿工被岩石砸死,有时候连尸体也找不到。

1917年4月27日,采矿科一坑塌方压死一名隆工,矿当局无人过问。当晚,采矿科的敲砂工、淀砂工1000余人举行罢工,数百工人抬着尸体进入矿局办公楼,矿局职员不肯接待工人,纷纷躲避。工人们气愤之下,砸毁了化验室和职员宿舍,矿当局怕事态进一步扩大,终于答应给采矿科每个工人加红饷1000串,死者加抚恤金50元。选矿科工人看到矿局答应了采矿科工人提出的条件,也向矿当局提出相同条件,矿局被迫宣布同意。通过这次事件,宋乔生第一次看到了工人团结的力量。

资本家的本性是贪婪的,他们对工人的剥削和压迫越来越变本加厉。这就更加激起了工人的反抗。1919年5月5日,水口山铅锌矿数百工人因不满矿局油米处短斤少两和在米里掺砂发水,冲进矿局,痛打了矿警队长,砸烂矿局局长周维谷家的门窗、家具,撕烂绣花被,又冲进油米处,打烂米仓库,砸烂双底斗,烧毁了米筛子,痛打了油米处的二老板周高堂。

宋乔生多次参加与矿局资本家的斗争,在他的印象中,每次斗争过后,矿局更加加重了对工人的剥削和压迫,他想:全矿几千工人为什么就斗不过区区少数老板和他为数不多的走狗呢?

微信截图_20210507185035.png

康家戏台

1920年寒假,省立第三师范学生蒋先云、黄静源、唐朝英、韦汉等50多名进步师生,来常宁水口山矿传播新文化、新思想,宣传俄国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他们在康家戏台演文明戏(话剧),办识字班,把“五四”运动提倡的新文化、新思想和俄国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编入戏文和识字课本中。宋乔生一有空就去看戏,和这些衡阳来的读书人成了好朋友,在这里看到了《新青年》、《向导》、《先驱》、《湘江评论》等革命刊物,第一次听说了俄国工人团结起来,推翻了资产阶级的统治,成了国家的主人。反动的矿当局对蒋先云等学生的宣传活动恨之入骨,害怕工人觉悟起来,团结起来,妨碍到他们的统治,在学生们来矿宣传不久,就下令驱逐,把蒋先云等人“礼送”出境。蒋先云他们虽然离开了,但他们宣讲的新思想、新观念和俄国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等深深地刻在宋乔生的脑海里。

95b2-hfqtahi8861571.jpg

蒋先云

1921年冬,韦汉、黄静源、唐朝英和夏明翰、刘泰等一些党团员和进步师生,根据毛泽东的中共衡阳地下组织和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要以水口山为重点,深入到工人中去,加速马克思主义在工人中的传播的指示,来到了水口山,举办工人识字班和工人夜校,传播马克思主义,发现和培养一批工人积极分子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宋乔生第一批报名参加了工人夜校班学习。在夜校,宋乔生第一次听说“无产阶级”“资产阶级”“什么是压迫”“什么是剥削”“什么是剩余价值”等新名词,他终于明白穷人为什么穷,富人为什么富了。工人阶级只有团结起来,打倒剥削阶级,才能获得解放。宋乔生小时候读过两年私塾,认识不少字。于是,他成了工人夜校老师的好帮手,他不仅自己刻苦学习,还帮助老师教授工友们认字,给工人群众朗读革命书报,宣传自己从革命书刊中和在工人夜校里学来的革命道理。工友们都把宋乔生当做自己的知心朋友,经常聚集到宋乔生住的地方—老鸦巢十间房(地名),听他讲从书上学来的故事。

由于宋乔生的突出表现,韦汉等人把他当作“中坚”分子进行重点培养,并与1922年春,秘密介绍宋乔生加入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成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常宁早期团员之一。


作者:胡金菊 曹元生

编辑:源源

二审:娜娜 泽昌

三审:白云 刘朝文

新闻热线:0734-7221155

投稿邮箱:XMT19176751553@163.com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下载“大义常宁”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来源:常宁市融媒体中心

作者:胡金菊 曹元生

编辑:源源

本文链接:https://www.cnxww.cn/content/2021/05/07/9267415.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常宁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