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高温,抢农时!常宁市兰江乡铁塘村“双抢”战场正酣,早稻收割与晚稻插秧同步推进。面对持续“烤”验,村民巧用智慧,科学调度,在烈日下与时间赛跑,汗水浇灌着丰收的希望。
暮色渐染,铁塘村的田野却热火朝天。插秧机轰鸣着匀速前行,吐纳出一行行整齐的嫩绿;不远处,躬身插秧的身影与之交相辉映。机械与人力高效协作,奏响了夏日田野最忙碌的乐章。
铁塘村党支部书记张美英说:“为了保证这个秧苗的成活率,村合作社投资买水泵,买水管差不多花了一万三千多块钱,投资也比较大,因为要保障晚稻的秧苗成活率要高。”
水,是秧苗战高温的“救命药”。秧苗刚入泥,抽水机便隆隆启动。清澈水流沿着新铺的管道奔涌,迅速浸润新田。全村布设的六个抽水点,织就了一张关键的“保苗网”。
种粮户吴国运说:“主要是水要深,这个灌溉要保证,其他东西只要你保证这个水了,人插秧就可以保障这个秧的成活率。”
针对泥水较深、机械化作业不便的水田,村民的智慧体现在“抢早晚、避午间”。晨曦微露,四点刚过,田埂上已人影绰绰,上午十一点收工;待日头西斜,四五点钟再度披挂上阵,直至暮色四合。这一张一弛的节奏,既护住了劳动者的安康,也呵护了秧苗的生机。
村民肖春梅说:“五点钟起床来插秧,插得七八分田,有120块钱一天。”
从稻浪翻滚的收割现场,到秧苗挺立的插秧水田;从精准调度的“避峰”劳作,到保障有力的灌溉系统……面对今夏的持续高温,常宁铁塘村的村民正用汗水与智慧奋力“双抢”,在炎炎烈日下筑牢粮仓根基,孕育着下一季金色的希望。
记 者:刘石朋 李青洪
编 辑:李政民
二 审:袁丹
三 审:胡敏 刘阳
新闻热线:0734-7221155
投稿邮箱:XMT19176751553@163.com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下载“大义常宁”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来源:常宁市融媒体中心
作者:刘石朋 李青洪
编辑:源源
本文为常宁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