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砺勤成俊逸 书艺留兰馨

来源:衡阳日报 作者:方富贵 章彧辉 编辑:redcloud 2011-05-10 16:18:41
—分享—

副标题:——尹东源的书法江湖

  “这幅作品一看就是尹东源写的,潇洒俊逸,合乎法度,‘二王’风格十分明显,我一眼就能看出来。”在湖南书法代表团赴韩国交流展上,湖南省书法协会主席何满宗指着一幅作品,边品评边和身边的领导开玩笑似的“打赌”。

  玩笑归玩笑,说到这里,大家不禁猜疑,这尹东源究竟是何方神圣?莫急莫急,且听记者细细道来。

  小学写字课

  激发他的书法爱好

  “我的书法作业是全班画圈画得最多的。”在板桥公社高小的书法课堂上,一个长相清秀的小学生看着自己的书法作业,心里倍感荣耀默默的想着,脸上流露出童真的喜悦之情,他便是童年时的尹东源。

  那时候,小学每周有一节写字课,虽然时间不长,但给学生增加了许多乐趣。每逢这一天,一群小学生总是兴冲冲的带上砚台、毛笔和一种闻起来臭臭的“工农墨汁”到学校去。课堂上老师教大家看帖写字,下课后每人交一张作业,上书十二个楷字。写得好的,老师便在字的右上方画一个红圈圈,谁画的红圈最多,就意味着谁的字写得最好。尹东源临帖认真,也写得比较像,常常受到表扬,这种表扬对他来说是很重要的鼓励,渐渐的,小小的尹东源对书法产生了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愫。

  尹东源的父亲,是一位当地很有名望的地方官员。晚上做完作业,父亲忙完了公务,不时要指点书法作业,这个“撇”该怎么写,那个“捺”该怎样写。父亲写字工整严谨,且对他要求很严格,这对尹东源日后热爱和研究书法起到重要影响。

  板报、橱窗、宣传栏

  成了他的习作园

  “学书法应该和行军一样,要吃得起苦!”1976年,高中毕业的他投笔从戎,到绿营后,他对书法艺术更心痴情醉,酷爱弥深。经常利用空余闲暇,反反复复看着字帖中的字,体会着古墨中的点画意趣。连队的板报、橱窗、宣传栏成为他练习和施展书法才艺的习作园。他常常为构思板报里一行字,一幅画坐卧不安,废寝忘食。当时,战士每月只有6元钱的津贴,买不起纸笔,他就蘸水在旧报纸上练字,常常一张报纸密密麻麻,小字上面写大字;夏天,他蹲在营房一百多米的过道水泥地上,手握斗笔,练习“二王”,冬天,他顶着寒风,以雪地为纸竹棍为笔,磨练书法家的胆量和气度。

  身在军营,生活紧张有序,他练字常常是忙里偷闲。每天早操后,连队规定整理内务半小时,他利用10分钟时间把内务快速收拾整齐,余下的20分钟成为他的习字课;单位事情多时,他就见缝插针地“心练”,每逢节假日外出,他常泡到书店翻阅历代书家墨迹,或抽空拜访当地书家学习交流,积极参观地方书画展览,提高了艺术视野和品位。

  修文以养气,

  不做书匠做书家

  他出身行伍,应该具有伟岸辽阔的书风或具有强烈个性的书家,然而,见到尹东源其人后,尤其是一席访谈过后,他那妙语连珠,却又字字珠玑般的博学,那温文尔雅的读书人形象把先前的假象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他是一个文质彬彬的读书人形象。

  每每提及师友,尹东源的语气总是颇为谦恭和感激。有几位书法家对他的影响很大。著名书法家何满宗先生是常宁人,与尹东源有同乡之谊。他在行书的基础上加以碑意创变,金石味十足,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席志强先生的楷书,余庭良教授的行书,功底深厚,令人回味无穷。尹东源怀着敬仰之情,一个一个去登门拜访。名家的指点,道友的交流,尹东源艺术上进步很快,2007年5月作品入选世界十二国书法艺术大展,并随湖南书法代表团赴韩国交流。

  观尹东源隶书作品,感觉很抢眼,抱古求拙、雄强伟岸却又意趣盎然,取碑帖之长的印迹清晰可见,给人视觉以一股强烈的冲击力。观其行书,兼收东晋二王,宋代苏东坡、米南宫等文人丰瞻蕴藉、不滞于物的个性和神采,在遵循古人法度的同时,融入了自己的很多情感于其中,总能从笔锋处看出那一种潇洒自如的性格,道法自然的流畅。

  每一天的工作之余,他保持着休闲时间手不释卷、孜孜以求。对文学、史学、哲学等广泛涉猎,大量业余时间用来读书、读帖。他擅文,常有散文、评论、随笔有感而发,他的论文也曾在湖南省老干部工作征文比赛中获全省一等奖,以学识涵养书法,以学问佐书法,以理论引领艺术创作。

  著名书家林散之认为:书法是用学问养出来的,而不是写出来的。如果一个人的书法停留在“技”上,而不做“道”的提升,那么他充其量是书匠,而成不了书家。那么,尹东源具有国家公务员的谨慎理智。作为一个书法艺术家,他又具有文人的浪漫潇洒之情怀。修文以养气,不做书匠做书家是他孜孜不倦的追求。

 

 

      相关链接

  尹东源其人其书

  何满宗

  荷风堂充满雅趣,洋溢墨香,因墨香而吸纳八方贤达。

  认识尹东源,是在去年金秋的荷风堂。初次相识,他虽然言语不多,但谈吐不俗。之后,他一来长沙,都要到荷风堂坐坐。茶余饭后,我们一起笑谈家乡趣闻,一起讨论书法创作。在多次接触中,东源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尹东源是常宁人,作为老乡,既有墨缘,更有情缘。确实,常宁是个好地方。人文荟萃,物产丰饶。87万父老乡亲生活、劳作在这一方热土,我的血脉里也浸透着浓郁的乡情。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既有“世界铅都”水口山的美誉,也有位居全国第一的“油茶之乡”的芳名,堪称“八宝之地”,令人骄傲和自豪。常宁市委、市政府在高度重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进步的同时,也十分重视文化建设,全国“版画之乡”即是名副其实。今年元月份,尹东源在常宁举办书法个展,绝大部分市领导出席了开幕式,盛况空前,充分体现了党委、政府对文化事业的大力支持和热情关怀,让人看到了常宁文化艺术的美好前景。

  尹东源其人,正如我的“人生半字经”所言:日子半忙半闲,生活半丰半俭,喝酒半醉半醒,心境半佛半仙。从他的言谈举止中,他为人处世的可贵之处是直率、真诚、刚毅、执著,可谓性情中人。

  尹东源的书法个性十分鲜明。行草师法二王,书体灵动多变而不失行草法度;笔力刚劲而不失线条流畅;隶书宗法汉隶而又独具特色;大字丰神饱满,风骨峻峭,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只要东源君卧薪尝胆,法古创新,我坚信,在以后的书法创作中,必将更加独具特色。

  (作者系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湖南省文联副主席、湖南省书法家协会主席)

来源:衡阳日报

作者:方富贵 章彧辉

编辑:redcloud

阅读下一篇

返回常宁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