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标题:——常宁市人社局小额担保贷款扶持妇女创业纪实
10月,位于常宁市泉峰西路的塔山鞋面加工厂一片繁忙,50余名女工正脚踩针车、穿针引线忙个不停。女工中有附近的居民,塔山深处的瑶族同胞,常宁各地的“陪读妈妈”,都是在创业女能人彭凤姣的影响下,纷纷走出厨房走进厂房,在家门口过起了“工人”瘾。
近年来,常宁市人社局充分利用国家正在实施的小额担保贷款政策,大力推进妇女创业事业,自2010年10月小额提供贷款启动以来,截至今年8月底,已经累计发放妇女创业小额担保贷款831 笔,共计1.1亿元,扶持妇女创业 831人,带动妇女就业5025 人,在“八宝之地”上汇聚成越来越壮阔的巾帼“创业潮”。
“到基层去,到村组去,到妇女同胞最需要的地方去”
常宁市人社局在实施小额担保贷款政策之初就确立了“分类帮扶”指导的思想,着重对女性创业者等群体进行重点扶持。
如何让“分类帮扶”落到实处,确保在常宁境内创业的广大妇女能够真正享受到该项政策带来的实惠,是常宁市人社局启动小额担保贷款之初考虑的重大问题。
“从事个体经营的申请小额担保贷款贴息的最高贷款额度为男性5万元,女性8万元。”市人社局制作的小额担保贷款宣传资料上明明白白写有这样一条,这是在贷款额度上,常宁市对妇女创业贷款给予的政策倾斜。
“政策倾斜远远不够,我们要在提高政策对妇女的覆盖面上下大力气。”常宁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说。
为此,人社局提出了“到基层去,到村组去,到妇女同胞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口号,并将小额担保贷款业务由市局延伸到各乡镇(街道)劳动保障服务站。
周艳红是松柏镇南阳村的一名普通妇女,2011年同丈夫一起返乡在松柏镇就地办起了玩具加工厂,中途因为资金短缺一筹莫展。在得知常宁市人社局可申请小额担保贷款,却因为对政策了解不详细和松柏、常宁两地的遥远的距离而犹豫再三,迟迟未去申请,耽误了一批订单。当她得知可就近向松柏劳动保障服务站办理小额担保贷款业务时,立即进行了申请。“七个工作日内就办好了。”周艳红高兴地说。
近几年来,常宁市的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建设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提高,能够抽出更多的人力、物力来开展这项工作,办事效率明显提高。乡镇(街道)劳动保障服务站是最基层的劳动保障服务机构,对基层情况非常了解,通过他们来开展小额担保贷款业务,更能够体会广大妇女想创业、创大业的迫切需求,也更能够了解妇女的家庭情况、创业项目和社会关系。该项业务下放后,塔山、洋泉等偏远乡镇的妇女小额担保贷款取得了“井喷式”发展。像周艳红这样贷到款的妇女同胞越来越多,绿油油的烟叶地里、沉甸甸的葡萄园里,到处活跃着受小额担保贷款扶持的女性创业者们的身影。
“给钱更给力,好事做成双”
常宁市人社局在帮扶妇女创业中,将创新服务作为保障妇女创业成功的不二法宝,为妇女创业梦想的腾飞打造“资金+服务”的双翅。
创业有风险,资金和服务两者都不可缺乏。为了帮助常宁广大妇女同胞创业成功,人社局在女性创业服务上做足了功夫。积极帮助女性创业者创业前筛选项目,制定规划,组织技术人员跟踪指导,解决问题。积极探索项目开发、项目推介、创业培训、创业指导、专家咨询、税费减免、跟踪服务的“一站式”服务。
女大学生张连丽,在外地几经奔波,始终找不到如意的工作。于是回家在亲戚的资助下开了一家婴儿日用品店,由于经营不善,店铺关门在即。在社区的建议下,张连丽参加了市人社局就业部门组织的免费创业培训,并成功申请到10万元贷款。在人社局的大力扶持下,现在的张连丽不仅有了自己的店铺,经营范围也扩大到服装销售和婴儿游泳馆,凭着过硬的技术和周到的服务,生意越来越红火。
人社局在创新服务模式上,推出了“小额贷款+创业培训”的“套餐”,让张连丽这样的初次创业者掌握创业知识、学习创业技能、了解创业环境和扶持政策,培训后,再将贷款“送”到创业者手中,让她们 “贷有所用、创有所成”。
“给钱更给力,好事做成双。我今天的成功,功劳有自己努力的一半,也有人社局扶持的一半。”张连丽在跟踪回访的小额担保贷款工作人员面前,毫不掩饰自己的感激之情。
常宁市小额提供贷款于2010年10月启动,不到两年时间,小额贷款支撑起了一个又一个妇女的创业梦想,众多妇女改变了就业观,走上了自主的创业之路,用自己的汗水承担起应尽的社会责任和义务。
来源:2012年10月17日衡阳晚报
作者:方富贵 周连武 刘若丰 吴益君
编辑: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