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标题:作品登上香港拍卖会展台
一名地地道道的农民,每天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却因酷爱美术,每逢休息时间,便拿着粉笔石头画起美丽乡村,其中渗透着农民的乡土情结,并经过长期积累后,从普通农民转身为“农民版画家”,用实际行动为版画事业的发展添砖加瓦,他便是周福明。
上世纪八十年代,周福明还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每天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从小酷爱美术的他,每逢休息时间,都会拿着粉笔石头在地上画圈、作画。当别家的孩子正在捉迷藏、做游戏的时候,他却在自家的板凳上画自己眼中的美丽乡村。1985年,版画大师王琼来常宁讲学,如同一场春雨,浇灌了常宁版画发展的幼苗,正在乡镇工作的周福明也就在此时参加了培训,开始拜师学艺。每次学习,他从不错失良机,无论多忙,他都要挤出时间来学习,白天在乡镇工作,天黑后搭乘便车进城求学,通宵捉刀,困了,伏案小憩,不等天亮又赶乘第一趟班车返回乡镇,从不耽误工作。这样,他的版画功底日渐深厚。培训结束后,学艺归来的周福明跃跃欲试,但总是找不到好题材。1986年“双抢”时节,周福明每天在禾田里辛苦劳作,看到周围金黄的稻谷,农民忙个不停的收割,一种异样的情感在他心头涌起,这就是灵感的迸发。于是,他更加留心人们收割的情景,一天中午,他在高坡上挑稻谷回家,坐在旁边的石头上休息,往远处一看,只见不远处的一家人正忙着打谷子,金黄的太阳照着汗流浃背的身躯,一片耀眼的金黄发散开来,与周围金黄的稻谷交相辉映,好一幅丰收之歌。看到这里,周福明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跑回家就把这样一幅美景描摹了下来,再经过不断修改,三易其稿,花了两年多的时间才把这幅《秋之歌》完整地刻画下来。随后在衡阳日报发表,并被入选湖南省第二届版画作品展、省美术书法作品展、荣获省政府开源杯书画大赛三等奖。
初尝甜头的周福明,钻研更加努力,一次一次学,一次一次悟,周福明由“门外汉”逐成“内行人”,家里的穷困并没有难倒这位农民版画家,看到好的乡土气息浓的情景,就立即描画下来,海报背面、报纸、草纸……都是他作画的工具,十年如一日,周福明的版画创作水平越发高超,成果丰硕。1996年创作的《日当午》在湖南省文化厅主办的“乡土艺术大联展”中获优秀奖。1998年,木刻作品获湖南省“中康杯”文学书法美术作品大赛佳作奖。
获奖越来越多,水平越来越高,可周福明一点也高兴不起来,正如“学得越多,越发知道自己的不足”,随着21世纪的来临,周福明发现自己在版画调色上的“短板”,于是,他又远赴深圳、广州学习版画调色,从底色和图形色、整体色调、配色的平衡到配色的节奏等,周福明如同一只疯狂生长的蚕,迫切地吸吮着桑叶的芬芳。正是这种积极的求学态度,让农民版画家周福明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2007年,周福明创作的美术作品获湖南省“开源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书画大赛三等奖。2009年,周福明根据民间春节舞狮子闹喜庆的情景,创作了版画《福到人家》,此作品荣获湖南省新农村建设书法、工艺、美术等作品展优秀奖,2010年此作品在观澜版画基地展出,随后在香港拍卖。
作者:郭华 周连武
编辑: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