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耕读之风漫朱田

来源:衡阳晚报 作者:封志良 编辑:redcloud 2017-11-02 08:43:36
时刻新闻
—分享—

  时间已来到秋天,但阳光依然温暖。明亮的阳光从天空漫过来的时候,我正走在乡间的道路上。真想不到,在这样一个距离县城不远的地方,会见到一个如此古色古香的村落——朱田古村。

  村庄前面是一望无垠的稻田,不远处有一条小河流过,后面则是一座不高不矮的山。古村以宗祠为中心,呈南北走向,半月形,修建于清嘉庆年间。行走其间,啧啧称奇的同时,你一定会发出疑问:难道这里曾走出过清代官员抑或诗书大家?不然,一个普通的村庄,怎会有如此雕梁画栋、古韵犹存的房屋及如此幽深的文化意韵?

  古村保存完整,建筑手法精细,木雕石雕精美,四通八达的排水设施更是一大特色。幽静的石板巷下的排水沟与每栋房屋的天井都紧密相连,堪称完美,甚至还超过现在城内的排水设施。

  历经沧桑,依然根脉深远的段氏祠堂更是值得一看。祠堂最坚实的“基石”便是农耕文明衍生的传统

  文化。自古以来,儒家在推崇家族血缘的价值上,提出“孝治天下”的伦理体系。家,扩展开来,便是家族,而祠堂正是维系一族血脉的象征。因而作为族人核心的宗祠,都建造得庄严静穆。走进去,发现段氏祠堂为砖、木、石结构。梁上雕刻着精美的花鸟,屋顶华贵大气,令人顿生敬意。神龛前安奉着先人的牌位,可知逢年过节段氏子孙必从四方赶来焚香叩拜。感受这祠堂深藏的底蕴,仿佛有一种美好的传承与希望正从历史的深处流溢而出。

  一直以来,我对古物都颇感兴趣,但更加关注的还是其背后的文化现象。在此之前,我曾多次与衡阳本地文史专家有过交流,他们都提到过常宁朱田段家。几位对衡阳历史颇有研究的长者告诉我:“朱田是一个十分奇特的村落。在清初,这里走出的段氏知识分子多不胜数,可谓文化世家。他们不光在科第功名上取得了成就,难能可贵的是他们每人都有著述传世,而且多达上百种,这个文化现象值得好好研究。”但是我却对朱田段家的历史脉络,向来知之甚少。此次走进古村,缓缓感受这里文化气息环绕的氛围,并慢慢思索,心中似乎才半知半解地明白了产生这种现象的些许原因。

  时光虽然走过了上百年,使许多事物都发生了变化,但朱田古村的那股重视耕读的文化之气依然在这里永恒地流淌。朱田段氏清初就在村里建造了书院,也有说成是义校。书院几经修缮,现在仍如新建一般,可见段氏族人对教育的重视。

  重教会教的直接结果就是段氏一族文化兴盛,人才辈出。清初之时,朱田段氏甚至产生了兄弟进士,

  父子进士的现象。进士出身的段巘生、段海生、段梧生、段惠生便是其中的代表。他们之中,又以段巘生最为突出。段巘生是常宁历史上产生的一位有为廉吏,曾任福建上杭、广东新安两地知县。“任内为民请缓征逋赋,豁免鱼场赔累,肃清境内海盗,民得安居乐业。离任时,士民攀辕苦留,只得间道离去。”历史早已烟消云散,但段氏一族对知识的崇敬、对文化的追求并没有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湮灭。现在,这里仍然不断走出一批批的大学生,甚至还产生了很多硕士、博士。

  徜徉在这样的乡间田野,每时每刻都能够感受到书香弥漫的耕读之风。驻足在这样的门庭前,遐思不禁有些飘忽,思绪便走进了段氏子弟手持黄卷,寒夜苦读的情境。那是一幅多么美丽,多么动人的画面呀!正想到这儿,一股秋风迎面而来,让我感到凉爽的同时,更有一种满满的怡然与舒畅在心间荡漾开来。

来源:衡阳晚报

作者:封志良

编辑:redcloud

阅读下一篇

返回常宁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