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故乡的那口水井

作者:詹慧群 编辑:redcloud 2018-09-26 08:58:49
时刻新闻
—分享—

  故乡有一口水井,静静地蹲守在村前那口池塘的西隅。井口有点大,四五平米的样子,内壁爬满绿苔。井沿用就地取材的紫色岩石垒就,看上去非常简陋而粗糙。但就是这口水井,潋滟着我童年明亮而清澈的眼睛,承载着我童年纯真而美丽的向往。

  早晨,太阳刚露出它的小半边脸,早起的人们就挑着木质水桶出现在井边。那红彤彤的太阳,给对门的小山包镀上了一层红色,给村里的土砖房镀上了一层红色,也给路边小草上的露珠镀上了一层红色。挑水的人在井台上放下一只水桶,用扁担上的钩子钩住另一只水桶,往水井里一扔,用力拽住钩绳,左右一摆,水桶翻了,水就咕嘟咕嘟地满了。两只水桶的水装满了,他们就挑着两轮红彤彤的太阳回家。

  傍晚,鸟儿开始吱吱喳喳呼朋唤友结伴归巢,田间耕作的老牛伴着短笛踩着夕阳归家,西边的天际,遍布着一片片绚烂的晚霞,那晚霞倒映在井里,把井水染成了五光十色。这时的井边很繁忙,也很热闹,挑水的人络绎不绝。大家排着队去井里打水,然后挑着彩霞回家。那场景,恰似村道装上了闪闪烁烁的彩色街灯,又似多彩的银河从九天之上飘落人间。

  夏日的夜晚,月上柳梢,也有乡亲或端着或提着衣服来到井边,这是一拨比较讲究的人——相比用池塘里的人洗衣服,用井水明显更洁净。有趁机跟着大人来的小屁孩们,伸出小手,玩着猴子捞月亮的游戏。大人们一边聊天一边愉快地洗衣服,这时的井边,成了新闻发布会现场:谁家的母猪怀孕了,谁家的水稻丰收了,谁家的新媳妇过门了……而水中的那轮明月,显得那么皎洁而明亮。

  丰水季节的水井,从井沿汩汩溢出白花花的井水,流入池塘里,流入小沟里,流入村前的一大片稻田里。禾苗在井水的浇灌下,长得茁茁壮壮,翠翠绿绿。

  有时,井水也会变得浑浊,那是雨水夹带着井沿和小路上的泥巴流进去了。这时的人们,在慨叹的同时,要么去邻村井里挑水,要么继续从这口井里挑水,只不过需要静置一段时间再使用。

  七月份,是双抢的季节。遇上天空不作美的年景,池塘里的水几乎被放完抽干,水井里的水位也会陡然下降很多很多,甚至露出井底的石块来,整口井就如一只上大下小的田螺。从井口沿着台阶盘旋而下,至近井底,令人感觉到一阵阵凉意扑面而来。这时的孩子们,怀抱一只热水瓶,等井水慢慢地从泉眼里涌出来,然后小心翼翼地用一只小碗舀起,装满一壶,给田间双抢的大人们送去。也有拿一个小西瓜或者几粒李子、几颗葡萄的,放入透凉的井水中浸泡一段时间,使尚有热度的珍品减少余温,起到“冰冻”的作用,咬一口,清凉凉、甜润润的感觉一下子涌遍全身,给炎炎夏日带来一丝清凉——那时故乡还没有装电,交通也不方便,所以人们基本上不知道这世界上还有冰箱和冰棍。

  寒冬腊月,井口会突突突地往外冒着“热气”,水面上氤氲着一层薄薄的水雾。井沿上依然有洗菜、洗衣服的妇女。年少的我们,抓破脑袋也想不明白那井水“冬暖夏凉”的奥秘。

  那时的我们,日日与水井打着交道,对水井充满了感激与敬意;那时的我们,日日与水井打着交道,向往着不怕天旱、不用挑水、不用双抢的时光。

  时光的脚步匆匆而过,我们一天天地长大。改革开放的春风,浩浩荡荡地吹拂着神州大地,也吹拂着故乡这个小山村。慢慢地,村里的土砖房不见了,平房、楼房如雨后春笋一般,你不让我,我不让你,竞相而立;慢慢地,村里的人变少了,人们不再死守着那一亩三分地,或经商,或务工,或办厂,或外出求学,然后在县城、省城买房定居;慢慢地,村前的那片稻田里种的,不再是清一色的水稻,大棚蔬菜、时令水果悄然登场,也有被开挖成鱼池,养鱼养虾养田螺……

  那口水井依然存在,井还是那口井,水还是那方水。不同的是,井边已经逐渐变得冷清了。最初,一些新建了房子的人家,在自家房前或院落里打了压水井,洗菜做饭、洗衣服搞卫生,足不出户就可以完成。压水井里的地下水,冰凉而清澈,但也没有人用它来冰镇水果,取而代之的,是不断升级更新的两门、三门、对开门冰箱。再后来,一根根自来水管星罗棋布进入家家户户,两个指头一拧,干净卫生的自来水哗哗流出。尽管如此,更多的人家还是选择了饮用纯净水,或在小洋房里装上了净水器,或直接从便利里购买桶装水——恰逢赶上国泰民安、团结奋进、实干兴邦的好时光,村民们乘借新农村建设的热潮发展经济,兴建家园,日渐富裕,只需一个电话,服务到家;自家拥有小车,早已不是神话。

  今年清明,随父亲回家扫墓,再次站在故乡的水井边,水面上布满了水绵,井沿上长满了青苔。看得出来,早已没有人来这井里取水了,水井已被人们渐渐陌生而疏离——家家户户有了自来水,有了电扇、冰箱、空调和洗衣机,它已经真正地退出历史舞台。

  时代的变迁,已让我惊艳于童年曾经的梦幻千万遍;时代的变迁,已让水井站到了被人遗忘的边缘。风乍起,吹皱了水里碧蓝的天空,吹皱了水里漂亮的别墅群。依然不变的是井中溢出的涓涓细流,在科学发展的康庄大道上,她伴随着“美丽中国”的号角声,一路欢唱着流向远方。悦耳动听的流水声,好像在向人们娓娓倾诉她灿烂的昨天,又好像在为故乡今天富足有余的小康生活而浅吟低唱。

作者:詹慧群

编辑:redcloud

阅读下一篇

返回常宁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