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青箬裹盐归峒客

来源:衡阳晚报 作者:崔建华 编辑:redcloud 2018-11-20 14:48:25
时刻新闻
—分享—

  找到隐匿在竹林和山涧之间的盐茶古道时,我依然有点小激动。想到眼前这条溜光的石板道,就是昔日祖父去连州挑南盐的必由之路时,似曾相识的亲切和温暖早已油然而生!

  这是个曾让自己心驰神往的地方,在祖父的讲述中,此处被称为“峒”,此处人们被唤为“峒里牯”“峒里婆”。很长时间里,我都有一种“山洞”或“山顶洞人”的错觉。在祖父眼里,峒里的茶叶、冬笋、篾货、木材都是极品,价格便宜量又足,品质远胜其他地方的出产。哪怕是包粽子的箬竹叶,也是此处的最大最多。所以,“峒”在我儿时的记忆里,就好比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中那满是宝藏的山洞。当年这种奇怪的感觉,就与今天人们对外星人充满好奇一样不可思议!

  祖父告诉我,峒里有成群结队经常偷食玉米和红薯的野猪,以及身上会射箭的豪猪和一口能咬断筷子的冬茅猪,让我耳目一新、满是好奇——其时我根本不知这些“猪”们都到底长什么样子,以为它们都和家中喂养的那头大肥猪一样壮硕。直到多年后,我亲眼见了冬茅猪才恍然大悟,其实那不过就是只大老鼠……

  祖父当年走过的这条古道和经历的峒区,伴随着很多神奇的传说。比如明末清初曾被封为“常宁伯”的刘三湘(即刘用楚,字三湘),年轻时天生神力,在这条连通湘南和粤北的盐茶古道上挑过南盐。

  所谓“挑南盐”,说白了就是历代禁而不绝的盐走私活动。官方对盐的严控和专卖,让盐成了当时的暴利品。时局艰难时,底层贫困百姓往往连食用盐都成了问题。老人们曾讲,人们吃不起盐时,当时甚至用熬煮老土砖的方式来获取盐硝,煮菜时咸味虽说是有了,但因盐硝是个毒物,长期食用是会吃出人命的!

  在官盐吃不起,自行熬盐硝食用会丧命的情况下,铤而走险的乡民只好自行去广东连州挑运来自南海的海盐。祖父当年挑南盐一趟,前后耗时月余,沿途风餐露宿,须时刻提防野兽、山贼。但只要有力气,挑运一担南盐回来,就可保家中全年用盐无虞,还可出售一些给周边乡邻,于糊口之余略有赢利……

  令人感慨的是,当年刘三湘挑南盐走过的这条路,数百年后包括祖父在内的乡民仍然在走、依旧在重复当年的故事。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祖父不再年年去挑南盐,那条古道才就此成为祖父口中的传说。

  这条盐茶古道今天仍在,它早已不再是走私南盐的秘道,而是今人休闲旅游的好去处。沿途风光秀丽旖旎,在茂林修竹掩映下,处处流泉飞瀑、鸟鸣啾啾。因竹林的存在,这里的古法造纸术也依然代代传承着。古法造纸的非遗传承人吴传佳将他的竹林取名为“佳鑫竹园”,吸引着远近的游人慕名而来。离此处不远的牛口龙和黄沙江,也都是历史上闻名的造纸地。当年的湘军将领、安徽巡抚唐训方亦欲在此处筑竹屋避暑,他曾在《山居漫兴》诗中感叹,“牛口龙为造纸地,余爱其幽僻,拟置竹屋,引山泉瓦上流……”在他的诗中,当年的景色而今依然如故:

  黄沙江势随山折,牛口潜居当涧薖。

  沿岸碓舂崖水急,环阶琴韵溜音和。

  泉飞竹瓦如鸣玉,石长苔纹疑篆螺。

  绿野牛眠意自得,深林蝉声兴弥多。

  晨花带泾轻烟缦,午睡酣凉细雨过。

  至此尘埃真不着,任他烦虑总消磨。

来源:衡阳晚报

作者:崔建华

编辑:redcloud

阅读下一篇

返回常宁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