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春风十里的和煦下,春和村的大屋袁家

作者:曹莉娜 阳碧霞 编辑:redcloud 2018-11-23 15:48:43
时刻新闻
—分享—

  许多人说,喜欢古旧物的人多是对岁月流逝的一种怀念,也是心态渐老的一种体现。

  其实不然,那些带有年代感的旧物,虽不再华丽光鲜,却自有其朴实和持重的内涵。那些浮于表面的斑驳和沧桑,正彰显着他存在的意义,细细观察揣摩,那些流经数百年的民俗与世情不就是通过这些斑驳与沧桑,才让后人了然于胸的?

  庙前镇春和村的大屋袁家就是用周身的斑驳与沧桑,向后人述说着他辉煌,始建于清初,清光绪12年重建,为袁氏族人聚居地。现遗留古民居35栋,面积约3000平方米,是湘南地区保存完整的古民居群。

  经历了三百多年风吹雨打的大屋袁家,在时光的浸染下显得愈加沉稳,简朴而宁静,古老而柔美。岁月斑斓的白墙上刻画的是年迈的裂痕,在阳光的照拂下隐约透露出慈母般的温柔可亲。

  据《袁氏族谱》记载,明洪武初年间,始祖袁吉族奉旨偕旗军五十四名,由江西泰和从军湖南茶陵,调镇常宁交通关隘,先驻守杉树、黄茅铺二堡,后又镇守常桂交通要道——河树下(后人称和煦下),也就是现在的大屋袁家,从此奠基立业,起家发迹,生齿日繁。

  大屋袁家没有其他古民居的富丽堂皇,在它身上更多的是一种质朴的简约美。它虽简朴,却一点也不简单。以前的房子,茅房一般安置在屋子外面,极不方便。而大屋袁家的独特之处在于,它的里面基础设施一应俱全,主次卧、客厅、偏厅、厨房,竟然还配有厕所!想着袁氏先祖在规划工程时的雄韬伟略,不由得生出敬佩之心。带领我们参观的老人说:“我们这本来还有著名的“指南斋”学社,造型新颖的“彩锦楼”,只是文革的时候都被破坏了。”

  推开厚重的青石质木门,一股子古旧的气息扑面而来。略显发白的木质雕花窗柩,精巧的木头砌成的小阁楼,些许凹凸不平的泥土筑的地面,还有那房梁上的点点青苔,这一切,无不在宣示着它饱经沧桑的年代感。“大约在清朝初期的时候,我们村里出了一个绝顶聪明的人。”我们的思绪跟随着老人的回忆一下子飘向了那遥远的过去。

  他叫袁济堂,因为生的聪明,村里人都管他叫金根宝。金根宝在村子附近的南岭上养了十八个汉子,可是因为人多,总没有粮食吃。而在村子的另一头,住着一个叫雷十四爷的大财主,他有一个山庄,专门拿来储存粮食。十八汉实在吃不上饭,金根宝就带着他们来到了雷十四爷的山庄,每人分走了一些粮食。事后,雷十四爷发现粮食少了许多,猜到肯定是被十八汉偷了去,便要到村里去说理。

  以前村里的习俗就是,双方到固定的场所说理,谁说的在理谁就赢。牌坊下就是村里专门说理的地方。雷十四爷给金根宝下好“战书”,便早早地在牌坊下等,可等了许久也没见人来。他气冲冲地跑到金根宝家里,责问他为什么不过去。金根宝说:“我的眼镜不见了,一直在找,没有眼镜我走不了路。”雷十四爷见天马上要黑了下去,就说:“别找了,我把我的眼镜给你就行。”说着就把自己的眼镜递给了金根宝。

  两个人坐着轿子来到牌坊下,公证人拿出文书,准备说理。雷十四爷说:“快把我的眼镜还给我,我要看文书了。”没想到金根宝反口一说:“你这话说的,我是一副眼镜都买不起的人吗?前面说我偷了你的粮食,现在又说我拿了你的眼镜,原来你就是这样冤枉人的。”这话让本来理直气壮的雷十四爷一时语塞,竟说不出一句话来。金根宝又说:“你都没有证据,凭什么说我拿了你的眼镜,偷了你的粮食?”连眼镜都没有证据证明是自己的,更别提粮食了。雷十四爷被气的几乎冒烟,却也只能作罢。

  好山好水养好人,大屋袁家就是这么一个风水宝地。前有流水潺潺的龙志岗小溪,后有郁郁葱葱的小树林,一砖一瓦、一草一木,养育着大屋袁家的子孙后代。徐迟先生曾说过这样一段话:“极静极静的书,也是一本寂寞的书,一本孤独的书,它只是一本一个人的书,如果你的心没有安静下来,恐怕你很难融入其中。”大屋袁家就像是一本孤寂的书,不妨静下心来,把或喜或悲的情绪放生,将世俗的心,沐浴在那一片清莹里。

作者:曹莉娜 阳碧霞

编辑:redcloud

阅读下一篇

返回常宁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