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静与心眠

作者:毛署珍 编辑:redcloud 2019-05-17 09:10:17
时刻新闻
—分享—

  村上春树曾言: “每个人心中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片森林,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还会再相逢。”正如此,静原本是心灵最初的底色,如今的我们早已把它红妆艳抹,厚厚的粉底下搭起了艳丽的心墙,却禁不起哪怕是针尖锋芒大的刺伤,稍不注意,就迷失于浮世斜阳。殊不知,静下心来,方可安眠于凡世浮尘。

  静则苦海化乐境,水可凝成冰。武侠小说中我最喜欢扫地僧,他们往往静扫寺庙,洞悉江湖绝学,一般不出手,一旦出手,必掀起江湖一阵风波。可如今,这样的人越来越少见,更多的,是社会浮躁阴影下人们“葛优瘫”的普遍姿态,肆无忌惮地释放自己心中的恶魔,不顾形象地大笑大哭……如此,静便离我们越来越远了。可是有一天,我们突然感到空虚,即使在乐境也如身处苦海,心中冰封的罪恶慢慢融成浊水,腐蚀着原本澄澈的心。我们会发现,比起放空自己,其实更需要一点有质度的东西去清洁我们渐蚀的心。而静,可化苦海为乐境,亦可凝水成冰,它,才是我们真正欠缺的。毕竟,“苦乐无二境,迷悟非两心”,唯一“静”而已。

  静中观澄潭,蜕世外繁华。仍记得《朗读者》制作人董卿在接受采访时说:“我想用朗读唤起大家对文学的温柔记忆。”这句话让我深思。在当下,对于文学的温柔记忆居然是需要被唤醒的。是啊,在雾霾的笼罩下,人们放弃了与自己对话的机会,那一颗颗浮躁的心,就像儿童手中的气球,一不小心就飘飞于高空,人们只能看着,也只是看着,有时甚至竟无暇仰望。想想《家》中“黑夜赐予了卑贱者自由,让他们在夜的宁静里可以为自己的伤口疗伤。”可我们不但不回归静,反而为自己的伤口撒上浮躁的盐水,任其腐烂变质,腐败自我也恶熏他人。殊不知,当下先哲“人生譬如一出滑稽剧,有时还是做一个旁观者,静观而微笑,胜如自身参与一份子。”于浮世中寻内心澄潭,于心静中蜕浮世锐气,才可“化为萤,而跃彩于夏月。”

  静拥秋天霁海,品生活真趣味。其实静本是每个人必需的氧气,只是习惯了浑浊空气的我们早已忘了如何在氧气中正常呼吸,而现在我们大张旗鼓来追寻内心深处的静,这仿佛是一个有趣的轮回。静,并不是相对于动来说的静止,也不是指单纯地沉默不语,它是临危不乱的从容,是“举世皆浊我独清”的理性。“虚空至极,转觉万籁有声”,浮躁的尽头是静,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定从静中潜来,拨开世上尘纷,胸中自无浮躁冰竞。大约我们在这被静化的时光中,才可寻得安闲愉悦,品味生活真趣味,从而坐拥秋空霁海,闲看落日余晖。

  “遍阅人情,始识疏狂之足贵;被尝世味,方知安静之为真。”我想,既然我们还是可以被静唤醒的,那么至少我们的向往从未远离,为何不留心中一方静,安眠于浮世繁华?

作者:毛署珍

编辑:redcloud

阅读下一篇

返回常宁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