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常宁最后的翰林

作者:崔建华 编辑:redcloud 2020-03-10 11:52:52
时刻新闻
—分享—

  知道王良弼(bì)的,估计不多。

  但知道常宁一中的,一定很多。

  常宁一中前身,叫合江学堂,创始人即为王良弼。

  王良弼,1852年生于常宁桐黄王家桥,原名王安邦,字荩宣,光绪十八年(1892)进士,入翰林院庶吉士,即民间所谓“点翰林”。从已知记录来看,他是常宁最后的翰林!

  40岁中进士,在古代并不算早。像欧阳修,24岁就中了进士,更早的苏东坡,中进士时才21岁。但,“三十老明经,四十少进士”,40岁中进士,在古代确实也不算迟。更何况,很多读书人终其一生,秀才都没考中,譬如洪秀全……

  所以,王良弼仍是一时“学霸”!

  中进士前,王良弼其实已崭露头角。最大的风头,是在同治九年(1870年庚午年),年仅18岁时,为当年刻印的《同治常宁县志》题写书名!

  《同治常宁县志》由同治年间安徽巡抚唐训方倡修,编者中名流云集,为何大伙偏偏选中18岁的王良弼来题写书名?放在今天,18岁不过一高中生,哪有机会如此显摆?

  从书法来看,王良弼的字确实有斧劈刀削之力道,非常工整,不见人而见字,亦可知其人功底!但这么露脸,王良弼仅仅是因为书法出众?

  估计不会如此简单。

  十三年后的光绪九年(1883年),31岁的王良弼被湖南学政(一省的教育长官)选为优贡,再次露了一把脸!

  所谓优贡,就是各省保送到中央国子监读书的秀才,全国每三年从各省儒学生员中考选一次,各省只有若干名额。王良弼能入选,可见其在全省生员中是如何的品学兼优!

  优贡虽然是秀才的一种,但通过廷试就可做官,成绩优秀者还可外放知县、教谕,在学而优则仕的旧时,读书人若未能中举人、进士,选为优贡也不失为出路。

  31岁的王良弼被选为优贡,但唐训方(同治年间安徽巡抚、署理湖北巡抚)在31岁时中了举人,所以,王良弼出名虽早,却并不怎么顺利。直到选中优贡之后,王良弼的人生才开了挂:

  1885年,33岁,中举人;

  1892年,40岁,中进士、入翰林院,几乎到达当时士人的人生巅峰……

  看来,唐训方等名流都有慧眼,当年选王良弼题写《同治常宁县志》书名,没选错!

  之所以多次提及唐训方,不仅仅是因为唐训方等一众名流选择了王良弼,而是因为唐训方的孙子唐诗圣,后来娶了王良弼的闺女!

  王唐二人,实为姻亲!

  与唐训方交好的名士王闿运,时任石鼓书院山长,后来也将王良弼选为嫡传弟子悉心栽培,很大原因,也离不开唐训方的举荐!

  同为王闿运弟子的陈兆文、陈兆蓉、陈兆璜、陈兆葵等人,都是当时人杰。陈兆文、陈兆葵、王良弼先后都中了进士,其中,陈兆文任翰林院侍读学士达二十多年,是皇帝贴身近臣——王闿运教书育人水准之高,由此可见一斑!

  王良弼中进士后,入翰林院庶常馆充庶吉士。庶吉士并非官职,其实只是进修,三年进修期满,庶常馆散馆,朝廷还要对他们进行考试,择成绩优秀者任翰林院编修、检讨,良好者分发各部任主事,其余分发各省任知县。

  王良弼被分发刑部任主事,成绩算中等。但也可见,古时读书人确实命苦,个个久经考场,中了进士的王良弼其时已43岁,还在考!

  王良弼分发刑部后,担任低层官吏主事数年,再辗转出任刑部山西清吏司主稿,光绪三十一年(1905)以道员分发广东,出任高雷阳兵备道、广肇罗分巡道等职。

  但此时的清王朝,已经病入膏肓!随着1911年辛亥革命的枪响,清王朝覆灭,王良弼罢官还乡……

  回乡后的王良弼,依然重复了唐训方的老路——主讲双蹲书院(今常宁二中前身)。

  但清王朝已亡,科举已废,书院已不是读书人的出路!

  于是,王良弼决定兴办新式学堂,在常宁县城宜、潭二水交汇处谷家洲,创办了“合江学堂”——也就是今常宁一中的前身,大家现在都已知道了。

  唐训方去世13年后的光绪十七年(1891),唐训方好友陈士杰携手王闿运、李元度等名士,重新整理唐训方个人文集,是为《唐中丞遗集》。编者中,王闿运一众弟子陈兆文、陈兆蓉、陈兆璜、陈兆葵、王良弼等,均在列!

  他们以这一方式,集体向唐训方这位先贤和好友致敬!

  从王良弼个人经历来看,除了个人素质出众之外,与唐训方、陈士杰、王闿运、陈兆文等名流有交集,也是其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正所谓,与优秀的人在一起,自己也容易变优秀,这个一生清正,热心教育,开创了常宁新式学堂先河的末代翰林,永远值得常宁人铭记!

作者:崔建华

编辑:redcloud

阅读下一篇

返回常宁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