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3月25日讯(红网常宁站通讯员 段祖荣 尹维龙)播种、盖土、覆膜……近日,常宁市烟洲镇石泉村种粮大户朱三春抢抓当前晴好天气完成15.2亩早稻秧田播种盖膜,今年他准备种植早稻155亩,较去年增加69亩。像朱三春一样,烟洲镇许多农户都在赶进度顺时而种,田间地头随时可见育秧播种的身影。这是常宁市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正全力有序推进早稻育秧,稳定粮食产能的一个缩影。
今年来,常宁市坚持“稳政策、稳面积、稳产量”,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着力双季稻扩面提质。实行“市级领导联乡、乡镇干部驻村、村组干部包户、农技干部督导”的粮食生产工作机制,将全市双季稻生产的目标任务分解到乡镇、到村组,落实到农户、到田块。2020年全市粮食计划播种108万亩,其中水稻种植91万亩;旱粮17万亩。全市种植早稻34.3万亩,早稻集中育秧大田18万亩,其中专业化集中育秧6万亩。目前早稻已播面积占比39%以上。
为确保春耕备耕工作有序开展,常宁市财政投入675万元,通过政府采购已调运荣优233、湘早籼45号等早稻良种10万公斤,全部免费发放至集中育秧主体手中;农民自留湘早籼45号、天龙1号等常规早稻种子较为充足。已储备化肥2.3万吨、农药310吨。全市农机总动力81.12万千瓦。其中拖拉机1612台,耕整机6.2万台,插秧机186台,抛秧机5台,水稻联合收割机1205台。目前已犁翻板田占比24%以上。
同时,常宁市建立了12个早稻专业化集中育秧示范点,带动全市110个新型种粮主体开展早稻机械化育秧、机插秧、机抛秧社会化服务。组建18个粮食生产督导服务组,派驻到各乡镇抓好双季稻生产督导。认真落实集中育秧“一点三人”制度,即一个集中育秧示范点实行一名行政干部+两名技术干部指导,确保育秧顺利。创新方式,利用烟苗大棚育秧、推广“三.一”育秧、实行密室工厂化育秧、推广流水线播种、推行机育机插。自3月19日开始,全市有17条播种流水线加足马力进行早稻播种,每天可育播大田9000亩左右。今年计划落实机插早稻面积20万亩,在官岭、罗桥、宜潭等12个乡镇创办机育机插示范片。
按照“种地得补贴,不种地不得补贴”的原则,常宁市规范早稻集中育秧补贴、耕地地力补贴、适度规模种粮补贴发放,提振农民种粮信心。对于常年性耕地抛荒的承包农户,取消其耕地地力补贴。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优化保险服务,减轻灾害损失。创新金融支农方式,充分发挥“惠农担—粮食贷”平台作用,加大对种粮主体的信贷支持力度。大力宣传国家粮食最低收购保护价政策,做到家喻户晓,充分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
作者:段祖荣 尹维龙
编辑: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