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上午,南昌市委办公楼第一会议室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座谈会,24名高层次人才代表,向南昌市委书记“倒苦水”。包括参会的部分人士在内,目前南昌市有87人成为首批“市直接联系人才”,他们可以优先作为市级领导干部联系的人才,就南昌市建设、管理等问题坦诚“直谏”。
“就是可以直接向市领导提意见吧”。几乎所有的受访者都如此表述他们理解的“市直接联系人才”含义。
南昌是如何选出这87名“直谏者”的?他们将怎样开展“纳谏”工作?
“智库”选五类人才
由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确定,专业技术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占九成
“市直接联系人才”是指在南昌工作或为南昌服务的,拔尖的,有突出贡献或有较大发展潜力的,且由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确定的优秀人才。它由专业技术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社会工作人才等五类人才构成,“前两类人才占了90%。”南昌市委常委、组织部长陈德寿介绍,“市直接联系人才”可优先作为市级领导干部联系的人才。同时,要突出高层次人才和紧缺急需人才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具有特殊才能的人才。“他们不仅享有南昌市在科研项目申报、审批、技术攻关资金支持和个人业务培训等政策上的最优惠待遇,还可向市委、市政府提出工作意见和建议,反映自己的生活困难和问题”。
“与周边城市诸如长沙、武汉、合肥等中部城市相比较,南昌市人才工作仍然存在人才资源总量偏低,人才质量不高,特别是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高层次人才相对偏少的问题。”南昌市委人才办副主任陈奇勇说。江西要在中部崛起,定位南昌建设成为带动全省发展的核心增长极。“要实现超常规发展,关键就是要抓住人才资源,吸引人才聚集,进而调动利用其他资源。”
江西省委常委、南昌市委书记王文涛很清醒:“对各类人才而言,优质的服务有时比优厚的待遇更有吸引力、更能打动人。特别是像南昌这种二线城市,必须在服务上下功夫,要破除‘管人’的落后认识,出台相关文件,建立完善人才服务体系,帮助大家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和问题。”
据介绍,“市直接联系人才”是如此产生的:先由人才个人自荐和用人单位举荐,各县区(开发区)、市直单位党组织推荐,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人才分类组织若干专家小组讨论审查并提出初步人选,经向社会公示、征求意见后,报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研究确定。
多重优惠引热议
高层次人才子女报考市重点高中的可降低20分投档,其未成年子女可自主择校
记者注意到,南昌市《市级领导干部联系人才实施办法(草案)》中指出,联系人才的市级领导干部包括: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四套班子领导成员。
“市直接联系人才”可享受每月200元的“市直接联系人才”津贴,每年一次的免费健康体检,三年一次的免费外出学习考察或休假。
另外,为吸引、留住高层次人才,南昌还将出台《高层次人才优惠待遇“一卡通”实施办法》,规定持卡人子女报考南昌市重点高中的可降低20分投档,其未成年子女就读义务教育阶段的可自主择校;持卡人还将被优先安排参加相关的出国(境)培训和到国内著名院校进修深造等。
对如此优惠政策,有市民提出质疑:给这么好的待遇,他们还敢讲真话吗?
“这五类人才大都不缺钱,不缺出国机会,政府主要想给他们创造一种氛围。”陈奇勇说。
不管是政府官员,还是出席会议的代表,都认为“市直接联系人才”并没有“吃人家嘴短”。
江西普健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濮健的发言直接而尖锐:“公司引进一个来自美国的博士,现在住宾馆,成本很高,公交也实在不方便,专家、员工从桑海经济开发区到市区要倒几趟公交、折腾数个小时,精疲力尽……”
“公司每年人才流失超过12%,怎么改变呢?”来自英国的格特拉克(江西)传动系统有限公司副总裁安德盖里毫不遮掩:“摩托车、卡车乱闯红灯,不文明现象突出。”接着他又提出了教育、卫生、娱乐等方面的问题。
王文涛接过话茬:“这些问题要重视,我们在高新区正在建设2000套高层次人才公寓,接下来,还要逐步兑现已经出台的政策规定,以最大的诚意留住人才。交通问题,请相关部门考虑能否先定点定时开通穿梭班车……让大家对南昌有归属感、认同感和幸福感。”
说话如何能管用
专家认为,如能在规范约束下良性互动,党政领导、人才、市民会实现多赢
作为一项主要目的在于厚待人才的制度,如何做到“说了不白说,听了不白听?”
87名“市直接联系人才”之一的南昌市西湖区文化馆馆长王永鸿说,整个选拔过程比较长,近三个月,初选名单是经过相关部门广泛征求意见后,再向全社会征求意见确定的,首先赢得了社会信任。
陈奇勇介绍,原来讨论的草案中曾有过规定,“市直接联系人才”的任期为三年,每届名额100人。
“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强调,一定要实事求是,不搞花架子,不糊弄人,人数上不封顶,下不保底,任期暂定一年,滚动考核,马上会有实施办法和细则。”陈德寿说,“市领导也有压力,别人取来真经,自己分管的工作没起色,直接联系人有怨言,面子也挂不住。”
“能入选本身不容易,如果庸碌无为,被刷下来,脸上无光!”王永鸿的观点代表了相当多“市直接联系人才”的心声。
青云谱区民政局社工科的社会工作师王茜建议:“好事办好需要制度和程序。涉及公众的话题能否公开,能否考虑让媒体介入,能否引入公众监督,能否有个反馈机制?”
华中科技大学教授梁木生分析,87名“市直接联系人才”并不是需要政府救济的弱势群体,相反,他们是政府期盼留住并发挥作用的骨干,党政领导、“市直接联系人才”双方有共同的目标,那就是推动地方发展。如果能在一定规范约束下良性互动,党政领导、“市直接联系人才”、市民会出现多赢局面。本报记者 吴齐强
(责任编辑:仝宗莉、段欣毅)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编辑: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