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当年铁骨今犹在 见证农运铭青史

作者:詹慧群 编辑:redcloud 2016-08-17 08:40:20
时刻新闻
—分享—

副标题:——常宁县农民协会旧址

  夕阳下,这座古朴的建筑,被落日染得通红,一如当年的它,曾无数次被鲜血染红。四周高楼林立,它静静地肃立着,如此安静,却又如此肃穆,像一位功成身退的老臣,居功,却不自傲。青苔、残垣、零落的杂物,满目沧桑,却掩盖不了它那曾经辉煌的历史;青砖、灰瓦、古老的屋檐,厚重庄严,却无声地诉说着当年那风起云涌的日子……

“英雄暮年”隐于市

  位于宜阳办事处劳动路5—10号的常宁县农民协会旧址,地处常宁市中心繁华地段。这座建于清代晚期的建筑,有着特有的时代烙印和民族色彩:坐北朝南,砖木结构,小青瓦,硬山顶,典型的湘南民居风格。旧址占地面积498㎡,原为大户人家周康侯所有,所以原名为“康庄”。“志仁药店”曾开设于此。

  今天,它已湮没在楼房商铺间。虽低矮,却独具风格。方砖砌成的墙体,半米高的方形石窗,古朴韵致。大理石上的朱漆大字,若有若无。走进院内,闹市的繁华隔绝其外。院内零星地挂着一些生活用品,堆放着一些陈年杂物。老人、小孩和狗,跟旧时电影中常见的农家大宅里的生活场景几乎无二。

  只有外墙上那块四方的大理石铭牌,提示着人们:它,曾经是大革命时期常宁县农民运动的总指挥部,是常宁市城区唯一一处具有革命纪念意义的不可移动文物;它,点燃了常宁上世纪广大民众的革命热情,见证了常宁上世纪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它,更是常宁农民运动史上不朽的丰碑,铭记着常宁上世纪历史风云的英雄血泪。

名噪一时揽风雷

  1924年至1927年,在中华大地上爆发了轰轰烈烈的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军阀的革命运动。在这场史无前例的国民革命运动中,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第一次进行合作。

  自1926年秋季开始,随着北伐战争的胜利推进,湖湘境内大部分地区,分别在原属各县国共两党组织的领导下,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工农运动。常宁县农民协会就在这股强劲的革命浪潮中逐渐由秘密转向公开,萌生出星星之火,直至燎原。

  1926年5月,中共湖南区执行委员会(简称湖南区委)根据当时的形势,派共产党员李佳竹以省农运特派员的身份,回常宁秘密发展党组织,领导和开展工农运动。

  当时的常宁,由于水口山工人运动的影响和邓受谷、詹行烈、肖震球等进步知识分子的秘密活动,部分农民已经觉醒,向往革命。

  李佳竹回常宁后,积极为中共常宁特别支部的建立做准备工作。他同肖震球、詹少云、邓受谷、詹行烈等人结合,积极宣传马列主义,迅速打开了革命局面。6月,中共党员、省农运特派员李成蹊来常宁工作,成为李佳竹的得力助手。7月中旬,中共常宁县特别支部在常宁县考棚成立后,开始着手筹建常宁县农民协会,组织开展农民革命,由肖震球负责农民运动。

  为了广泛发动农民,建立农会组织,他们在虎溪垌、雷公庙、双河口一带,以探亲访友的方式,向农民讲述贫穷的根源,揭露贪官污吏、土豪劣绅的罪恶,发动大家组织起来闹革命。肖震球在曾家湾、文家铺、柏坊、大堡、官岭、麦元等地发动农民时,每次演说,听众上万人,欢声雷动。有一次,在官岭五圣庙召开大会后组织示威游行,队伍长达十多里。

  7月下旬,常宁县农民协会筹备处在县考棚宣告成立,李成蹊任筹备处长,肖震球任秘书,肖礼樽、胡仲期、周巽三为成员。8月下旬,常宁县第一区农民协会在樟木岭王家成立;9月2日,常宁县第二区农民协会又在瑶塘肖家成立。9月3日,县农协筹备处不失时机地向全县发出了《敬告农民组织农民协会书》,还组织一、二区和城郊农会会员数千人分三路赴县城集合游行示威,号召全县农民迅速起来组织农会。此时,已先后发展农会基层组织60余个,会员6000余人。

  为发展协会成员,县农协筹备处还决定,由吴谦、邓受谷等负责在县城关关帝庙举办农运骨干训练班。骨干班学员又深入全县农村,宣传发动群众,建立众多农民武装和农民协会分支。

  1927年2月19日,县农协筹备处召开常宁县第一次农民代表大会,在县教育会坪宣告成立常宁县农民协会,肖震球任执行委员长,李成蹊任副执行委员长。会址设在府爷衙门。同年3月搬迁至康庄,也就是现在的农协旧址。

  到1927年2月中旬,仅半年多时间,全县14个区202个乡都建立了农民协会,会员20多万人。他们瓦解地主豪强势力,成立民食维持会,设立特别法庭,打击土豪劣绅,扫除封建恶习,收缴销毁鸦片,兴修水利、发展生产、垦荒造林、架桥铺路、解放妇女,改善生产生活环境,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与思想基础。

  3月的一天,县农会出面邀请团防局官兵到教育会坪参加工农兵联欢大会。肖震球主持大会,团防局来了100多人枪,毫无警觉的团丁被工农纠察队围住。宣传部长吴谦在台上讲演,突然两手往下一挥,一声令下:“缴械!”全场工农纠察队向后一转,大刀、梭镖、鸟铳,一致对准了团丁们的胸膛,并大喊“缴枪不杀”。团丁们前后受敌,一个个只得乖乖缴械投降。刹时,会场欢声雷动。随即,县农会又集结东路各乡农会会员7千余人,手持大刀、梭镖、鸟铳,浩浩荡荡开往龙门肖家团防局长肖宜春的老巢,收缴了他的一部分枪弹。

  4月上旬,祁阳县民团头子郭子安带领50多人枪窜入常宁,网罗当地反动势力骚扰洋泉等地的农会。吴谦、胡仲期带领农民自卫队前往清剿,歼敌多半,击毙小头目刘忠钦。自此,县农民协会更是声威大震,土豪劣绅、流氓地痞,无不闻风丧胆。

不屈抗争血与泪

  1927年,北伐军势如破竹,席卷长江,北洋军阀统治岌岌可危。蒋介石突然撕破伪装,在上海公然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5月2日,以何健、许克祥为代表的湖南反动军官在长沙发动反革命叛乱(又称“马日事变”)。革命形势逆转直下,常宁县的反动势力也嚣张起来,逃亡的土豪劣绅像鸟畜归窠,带来谣诼纷纭,四乡地主蠢蠢欲动;肖宜春也磨刀霍霍;国民党右派控制的县党部未雨绸缪,常宁上空布满浓云迷雾。

  常宁执委和农会为控制局面,于5月14日围剿驻南背岭的少数顽抗团丁的枪支,指令各区农民武装整编。23日,县农会发出整编通告,对部分区乡干部进行了调整。26日,县农会命令各区、乡农会村村张贴告示,处处悬赏通缉反动头目肖宜春、段晚初、陈俊湘,并且抓获了一些制造反动宣传、蛊惑人心的坏分子。这时,全县有农民自卫武装和区乡农会的农民武装纠察队员共3万多人。迫于这样的局面,从上海、长沙等地逃回来的大土豪,欲伸的魔爪又缩回去。反动头目肖宜春、段晚初等,仍藏在深山,窥测方向,不敢轻举妄动。常宁的农民运动像浇不灭的熊熊烈火,仍在继续燃烧。

  5月28日,李成蹊、吴谦集结两千多农民自卫军,从县城出发,与曹梅仙在水口山组织近两千人的工农武装队伍会合,统一指挥北渡湘江,配合10万农军进攻长沙。行至衡阳县车江,先头部队遇到驻扎此处的敌常备队的阻击。战斗非常激烈。傍晚,战斗结束,反革命武装分子被击溃。队伍连夜向长沙进发。因中共中央对“马日事变”采取和平调解的方针,又因衡阳城内地下党组织策反工作没能如期完成,途中,接到省委下达的等候中央指示和停止进攻的命令,这支工农队伍中途撤回,原路返回常宁。

  在陈独秀右倾错误思想的影响下,武装进攻长沙的计划无形消散。革命力量受到挫折,白色恐怖日渐严重。尽管中共常宁县执委采取了许多应急措施,但由于蒋汪合流,全国大势不可逆转,常宁局势也急转直下。

  6月5日,常宁县国民党右派县长以“商议要事”为名,诱禁了县农会委员长肖震球等人。同时,混入农民自卫军担任中队长的原县团防局分队长李炳辉发动反革命叛变,查抄了县农会、县总工会、县女界联合会等革命团体的办公机关,封锁常宁县城,并去信大义山,要肖宜春部进城。6月9日,县团防指挥肖宜春率部出大义山与李炳辉部联合占领常宁县城。6月10日,中共常宁县执委书记沈银波带领李柏春、黄秀玲、吴孔毅等巧计出城,去水口山矿工会搬救兵,会同部分农民自卫军攻克县城,救出肖震球等人。随后,工农武装分散、隐蔽地开展游击战争。

  6月中旬,常宁县反动武装头目肖宜春、段晚初组织“挨户团”,与水口山矿务局反动局长黄荃狼狈为奸,大搞反革命“清乡”,残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常宁城乡一片白色恐怖。中共常宁县执委和常宁县农会等均遭破坏,工农骨干和各界革命人士惨遭杀害。从此,常宁的革命运动转入低潮。

  6月22日,常宁县农会执行委员邓受谷被叛徒出卖,在老家黄洞大湾被捕并杀害。国民党常宁县政府把吴谦、肖震球等以“暴徒”罪名上报湖南省反动当局。月底,常宁县总工会执行委员长詹少云也在长沙被捕;其他农、工、青、妇运动骨干1200多人也先后遇难……

  8月10日,湖南省民政厅总字第331号训令,悬赏100至100元不等,通缉常宁“在逃”的共产党员和农运骨干吴谦、肖震球、李成蹊、周绍显、沈银波、曹梅仙、詹行烈、肖礼樽等。

  1928年2月16日,中共常宁县特支第一任书记李佳竹在南门苍岭英勇就义;农运骨干李春柏、黄秀玲、胡仲期等先后被捕入狱。

  白色恐怖笼罩宜水、潭水两岸。常宁被捕被杀的革命群众不计其数,但常宁县的农民运动并没有因此而结束,共产党员、协会成员大部分转入地下活动,暂时隐蔽起来,一部分则出走他乡,随红军南征北战。

浴火重生铭青史

  1949年10月12日,常宁和平解放,常宁县农民协会旧址也得以免于战火,妥善地保存了下来。房屋被分配给了当地居民居住,房产属私有。1979年10月,该旧址被常宁县革委会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10月,被常宁县人民政府重新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4月,被常宁市人民政府公布了保护范围和控制建设地带;2010年5月,被衡阳市委宣传部授予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称号;2011年,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常宁县农民协会组织的农民运动,沉重地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派,点燃了广大民众革命热情,在农民运动革命斗争中,培养了一批年轻的革命者。常宁农民运动的开展,是中国共产党把武装斗争与土地革命相结合的实践过程,为我党探索中国革命的道路,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是增强全市人民特别是未成年人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实物见证。

  时间让农民运动成为了不朽的历史,多少忠魂埋骨常宁这块火热的大地。宜江水滔滔,培元塔矗立,在前辈伟大革命精神的鼓舞与指引下,一代又一代的常宁儿女承前启后,扬帆激行,为常宁的繁荣复兴努力拼搏,奋斗不懈。

  如今的常宁县农民协会旧址,不畏将来,不念过往。身处闹市不喧嚣,甘当寂寞蝶自来。历史岁月抹不去,但有痕迹供缅怀。

  参考文献:

  《中国共产党常宁历史(第一卷)》,中共党史出版社,2012年11月第1版

  《常宁一千七百年记事》,湖南省常宁市地方志编撰委员会办公室,2011年6月第1版

  《中共常宁党史资料汇编》,中共常宁县委党史资料研究办公室,1991年6月第1版

  《常宁县农民协会旧址:见证风起云涌的湘南农民运动》,中国衡阳新闻网,2011年8月29 日,雷昕著

作者:詹慧群

编辑:redcloud

阅读下一篇

返回常宁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