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大义山下的红色恋歌

作者:刘杨 编辑:redcloud 2016-10-22 09:03:56
时刻新闻
—分享—

  

  (勋章是刘方階一家人的光荣见证)

  上世纪40年代,上海姑娘张月英在战地医院,邂逅常宁大义山下走出的“机枪手”刘方階。在硝烟纷飞的战场中,许下“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浪漫誓言,并义无反顾地跟随其返回常宁定居。

  1976年,刘方階因病离世,张月英不听父母劝告,执意留守在大义山下,用柔弱肩膀扛起家庭重担,将7个子女养大成人,用默默无悔的坚守兑现对爱情的承诺——

  近日,记者辗转来到常宁市荫田镇群星村,找到了87岁高龄的张月英,虽然因病已不能说话和行走,但她脸上却一直挂着幸福的笑容。如今,她的日常起居都由小儿子刘忠明精心照料。刘忠明说,母亲没有生病前总爱和他聊起往事,他对父母的故事最了解。

  常宁伢子成为新四军班长

  讲述期间,刘忠明拿出父亲的亲笔书信,字迹工整有力,信纸皱巴泛黄。这封信清楚记载了刘方階加入新四军,浴血抗击日寇的经历。根据信件的内容和之前听闻村里长辈的讲述,刘忠明向记者娓娓讲述了父亲英勇抗日的事迹:1919年10月,刘方階出生于常宁市荫田镇群星村富家组,从小聪明懂事,勤奋好学,17岁时,刘方階被国民党抓去充军,在战场上,刘方階对国民党的腐败无能、节节败退感到失望,又被中国共产党的抗日精神深深地感染,1939年,刘方階毅然加入安徽锦县新四军老二团二营四连当战士。

  从加入新四军起,刘方階就认定“部队哪里需要我,我就去哪里。”部队缺机枪手,他就去当机枪手,并表现出超常的天赋,枪法好、力气大,又能吃苦,很快成为一名优秀的机枪手。

  皖南事变后,1941年4月部队转战江南打游击,改编为江南16旅二营四连。刘方階因作战勇敢,多次立下功劳,成为了“鬼子胆寒的机枪手”。1942年当上了班长。

  1944年,江南柳蹲桥战役爆发,刘方階带领一个班,驻守无名高地,占领火力制高点,压制日军攻势,阻挡日军前进。面对数倍于己的敌军,刘方階身先士卒,用机枪扫射日军,使他们不敢露头,被射中的日本鬼子像滚西瓜一样,不断滚落山下,一波又一波的敌人,都被刘方階这个班打退。随着主力部队的合围,完成了对日军的歼灭,赢得了战斗的胜利,但是刘方階不幸中弹,身负重伤,部队因其英勇杀敌,授予三等功。

  刘忠明自豪地拿着父亲的三等功勋章对记者说:“这是我一家人的光荣见证”。

  上海姑娘爱上抗日勇士

  刘方階受伤严重,需要一个全天候照顾的护士。谁来护理成为“难事”。年轻的上海姑娘张月英听闻刘方階英勇杀敌而受伤,很是崇拜,决定来护理他,让他快点好起来。

  每天,张月英愉快地站在刘方階床前,或开心交谈,或体贴地梳头、洗发、翻身……6个月后,刘方階的身体慢慢好起来了,可以走动了,但是张月英依然每天监督他吃药,鼓励他坚持治疗,傍晚扶着刘方階散步。

  日复一日,细心的照顾深深地温暖了刘方階的心,渐渐地爱上了张月英。张月英也对豪爽侠义、勇猛尚武的刘方階早生情愫,深深地爱上了他,两人许下了“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誓言。

  不久,两人的关系被张月英的父母知道,张月英的母亲嫌弃大山深处的穷小伙,坚决反对。但母亲最终拗不过张月英,两个人顺利地走到了一起。

  1945年8月15日,日本向中国投降,抗战胜利。1946年,刘方階和张月英被组织安排到被服厂工作,表现优异、经验丰富、能力突出的夫妻俩很快辗转各地被服厂指导工作,深受组织称赞。

  1958年,随着部队整编,刘方階和张月英在福建军区退伍,张月英跟着刘方階义无反顾地踏上了返回常宁老家的征程。

  革命伴侣也是生产能手

  “战场能扛枪,下地能种田”。退伍后的刘方階和张月英,回到常宁老家大义山下,当起了生产能手,在村里颇负盛名。

  村里的刘爷爷回忆,1958年,群星村村民常常饿肚子,刘方階和张月英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夫妻俩自发组织村民,一起垦荒、一起种植,自力更生,解决了村民的温饱问题。

  “ 村里需要什么,父母就做什么。”刘忠明告诉记者,村里的人读书少,文化低,没人担当会计,生产队的账目漏洞百出。父亲想起当年在被服厂工作,跟会计学过一些东西,就毅然接下了这个烫手山芋。他白天垦荒、种植,晚上看书学习会计,张月英也跟着他一起学习,在夫妻的协助下,很快村里的账目一目了然,大家都纷纷对革命伴侣竖起大拇指。

  由于繁重的工作,日积月累,刘方階身体每况愈下。1976年,刘方階病倒去世。的重担压到张月英的肩膀上,村民都以为上海姑娘会离开大山,奔赴大城市。然而她没有离去,就算她的父母来深山要带她走,她都不愿意离开,她一个人承担起家庭的重担,将子女们养大成人。

  巍巍大义山,见证了一段可歌可泣的红色爱情故事。

作者:刘杨

编辑:redcloud

阅读下一篇

返回常宁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