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视频】《山水大义》之五:毘帽峰

来源:大义常宁 作者:尹明 李洋源 编辑:源源 2020-06-27 18:36:54
时刻新闻
—分享—

大义在常宁,常宁有大义。观众朋友们,欢迎收看第五期节目。巍峨延绵的大义山被大自然赋予了诸多的秀美风光,它向人们展示出浩荡的山水大义,今天我们将走进大义山的“翘首龙头”毘帽峰,感受耐人寻味的奇峰古刹。

毗帽峰42.jpg

在常宁与耒阳交界处的舂陵河中,因河水激流回旋、沙石堆积而形成一洲屿,在此洲屿的南边有一墟市,物阜民丰,百姓嘉乐,因而得名“阳嘉洲”。据史料记载,明朝正德九年(公元1514年),正德皇帝朱厚照游江南时,沿舂陵河而上,行至阳嘉洲时,仰望大义山,巍峨延绵,看到不远处,有一座山峰突傲众岭,直插云霄,峰顶有庙,形状犹若毗卢帽;又见其与南岳毗邻,是南岳七十二峰之一,当即豪情大发,金口一开,御封此峰为“毘帽峰”。

毗帽峰4.jpg

驱车从城内出发途径三角塘、荫田和西岭,大约45公里路程,就来到了白沙镇。毘帽峰,突矗于大义山中,海拔509米,灵山福地,古风岸然;恰似龙头昂首,古又称其为“龙头峰”,与大义山的“龙身”牛迹石和“龙尾”的至圣寺遥相呼应,浑然一体,形成一条滚滚巨龙,势不可挡,激人奋进。毘帽峰景观独具,周围群山起伏,四时各有景色,故此又被冠以“毘帽山色”,每年有不少游客慕名来此登山赏玩。

毗帽峰45_看图王.jpg

置身毘帽峰山脚下,两旁古木参天,婀娜多姿,透过枝叶还可以隐约看到被云雾半掩着的山峦,顺着小道漫步而上,呼吸着这里的清新空气,有一种回归大自然的感觉。

毗帽峰8.jpg

行走在毘帽峰的山间,山韵妙曼,怪石嶙峋,沿途众多碗口大、瓶子状的石头,它们若菩提、似观音、貌老翁,形态各异,漫山可见。相传当年女娲炼石补天,炼出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石,补天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其余石子撒落凡尘,遗落至大义山脉,以“龙头”毘帽峰为最。石头馈赠了这片土地特殊的气质,这里生长的生姜都无渣,因此被称为“无渣生姜”,全国闻名。而这里的石头则经天地温养,奇石生焉,因而成为这里一道奇特的风景。

毗帽峰14.jpg

“大义山脉花最重,牡丹尤为天下奇”。每年的春夏之交,在大义山便能看到“东牡丹,西杜鹃”的景象。毘帽峰下五门牡丹远近闻名,“北洛阳,南五门”,而五门牡丹更有一个美丽动人的传说。相传,唐朝女皇武则天改唐立周,设宴庆功,御花园中百花齐放,唯独牡丹没有开放,于是武则天大怒,下令将牡丹发配到洛阳。一株红牡丹在途中显了仙形,变成了一位红衣少女,一路逃到了大义山。因为贪恋毘帽峰的美景,于是在此扎根。但南北有异,初来南方的牡丹仙子水土不服,于是昏睡了800年。一日,正德皇帝游毘帽峰,碰巧路过,便救起牡丹仙子,并亲身照料,牡丹仙子沾染王者之气苏醒过来,随后二人日生情愫,仙子为感谢皇帝救命之恩,以身相许,一夜缠绵悱恻后,“王者之花”当晚怒放枝头。一夜之间,满山烂漫,大红的、玫红的、粉色的、白色的牡丹,分外鲜艳!此后,每到春夏之交,南方难得一见的牡丹在毘帽峰下竞相绽放,一朵朵牡丹从石缝中“蹦”出来,漫山遍野,一簇簇一丛丛,娇艳欲滴,与黑白相间的山石相映成趣,如同一幅泼墨山水画,美不胜收。不少游客慕名前来,欣赏这里花开美景,聆听和感悟美好爱情故事。

毗帽峰13.jpg

牡丹是美丽诗意的,更是吉祥福寿的,千百年来,这片土地滋养着牡丹,而牡丹也默默地护佑着这方土地上的人,这里的村民身强体健,年岁高的老人也仍是精神矍铄,因此,这里也成为了远近闻名的长寿村。

毗帽峰18.jpg

沿途一路观山赏石,不知不觉来到了半山腰,古香古色的“静乐庵”就在眼前,红柱绿瓦,庵院内静谧安宁,一旁的大香炉看上去也颇有些年月。

毗帽峰19.jpg

相传明朝时期,临武一位侯爷慕名赏游毘帽峰,赞叹此处秀丽幽静,于是在此处兴建一庵,取名曰“静乐禅林”,供奉三宝佛像。清朝时期,经过多次修缮和扩建,又在1958年被拆毁;直至1999年常宁、耒阳和桂阳三县乡民又重建大雄宝殿、玉皇殿及生活用房等。现如今,这里供奉着如来佛、十八罗汉、弥勒菩萨、真武真君、文昌帝君等塑像,挂有“静乐禅林”、“慈航普渡”、“文安天下”、“武卫乾坤”等匾额。

毗帽峰21.jpg

从静乐庵出来,一条青石古道映入眼帘。当地人介绍,这些青石板台阶从山脚一直延绵至毘帽峰山顶,共有9999级,寓意着九九级数,顺着陡峭弯曲的青石古道就能登上毘帽峰。

毗帽峰24.jpg

沿青石古道拾级登山,路径七里许,一路野花素草,怪石嶙峋,处处弥漫着大自然的清新气息。站在高处的台阶环顾四周峰峦,看松竹摇曳,观云海浮沉,之字大道伸入云间,真谓“身登毘帽峰,昂首向天穹”。行至毘帽峰的山巅,在云天相接处,赫然矗立一庙,曰“元帝庙”。

毗帽峰25.jpg

相传,公元前395年,元始天尊为探寻太清圣人太上老君在大义山主峰牛迹石留下的足迹,来到了大义山,恰逢毘帽峰附近山中的群妖作怪,于是元始天尊施法降牛,群妖见势不妙,纷纷逃向舂陵河,其中一头犀牛妖怪逃至山腰时,被道术点中,化为一块岩石,但身体仍倾向舂陵河方向,惟妙惟肖,被当地人称为“犀牛望月”。当地村民为感激元始天尊之恩德,便在峰顶建起了“元帝庙”。因山高风大,建“元帝庙”时用铁瓦所盖,故又称之为“铁瓦寺”。香火盛行,方圆百千里百姓纷至而来,络绎不绝,成为当时湘南道教名观。

毗帽峰31.jpg

元帝庙旺盛,山上却无井水,跋山越岭而来的乡民,无解渴之水。元始天尊怜众生疾苦,于是施法,将舂陵河的水引上山,泉涌成井,夏不干涸,冬不冰冻,百姓将这口泉称为“神仙泉”。凡来此乡民,必虔诚饮水一瓢,以谓“上善若水”。

毗帽峰33.jpg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自古以来,秀美山川都是人杰地灵的,毘帽峰自然也不例外。宋仁宗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大思想家、理学鼻祖周敦颐任郴州汝城县令,于舂陵乘船经过常宁,听闻元帝庙神圣至极,于是登峰游览,行至大义山起脉处时,巧遇大理寺臣程响,相谈之中,程响佩服周敦颐的才学和人品,遂让两个儿子程颢、程颐拜周敦颐为师。濡染了大义气息,二程在师父的教导下,刻苦钻研,后成了理学一代宗师。公元1064年,周敦颐移任永州通判,再次途经常宁,见这里天地干旱,百姓饿殍,周敦颐虽然俸禄甚微,但仍然拿出自己所有积蓄布粥恩施百姓,并在大义山东麓平安村结庐爱莲堂,传授儒家经典,提倡“仁育万物,义正万民”。其遗风为后世景仰,如今在西岭镇平安村立有周敦颐塑像,爱莲堂和孝文化广场。

毗帽峰26.jpg

相传当年正德皇帝也曾到元帝庙朝拜,还御笔题写了“乾坤都到眼,日月正当头,果是名山”十四个大字。而在元帝庙里,还供奉着三尊菩萨,这三尊菩萨便是当地有名的“毘帽仙王”了。

微信截图_20181227155313.png

相传在明朝时期,有徐氏、曾氏、谢氏三人相约,一同到毘帽峰砍柴割茅。突然,有三尊木刻的菩萨突然从茅草中蹦出来,三人认为是天意,保佑他们人兴财旺、子孙发达,当地风调雨顺。于是,商议将三尊菩萨供奉在毘帽峰顶庙里,尊为“毘帽仙王”。此后,当地几个村果真风调雨顺,平安和谐。后每年徐氏、曾氏、谢氏都会带着自己的子孙到毘帽峰烧香还愿,感谢毘帽仙王的庇佑。

微信截图_20181227155422.png

在每年农历六月初一这一天,轮流由一个村负责把菩萨从毘帽峰接下来,沿途,龙狮腾舞、锣鼓震天,村里男女老少都身着盛装聚集,参加“接菩萨”,在各个村进行游行后,再把毘帽仙王的神像安放在村里的祠堂,供奉一个月,这便是当地有名的“接菩萨”。从没间断过一年,长来长往,便成为了这里一道独特的人文风景。

毗帽峰43.jpg

千百年来,山庙历经沧桑,屡毁屡建,迭更而不失其之义,伟存至今仍存留古迹,惠光普照。从道家元始天尊的悲天悯人,到儒家理学鼻祖周敦颐的思维衍射;再到毘帽仙王的恩泽世人,饱含着毘帽峰丰厚的人文底蕴,凸显着道儒释融合一体的深刻精髓,正所谓“晨滴露,日当空,游人香客醉朦胧。佛门圣地犹如画,庭院优雅瑞气彤。”

毗帽峰48.jpg

移步于前,在寺庙的正前方有一观景台,孤悬于毘帽峰的石壁。立于观景台之上,视野千里,前瞰舂陵河谷,江水似玉带,蜿蜒南来,飘然北去;右望大义山,峰峦如聚,耸峙云霄;左眺邻市耒阳,丘陵起伏,连绵不尽;近处,云海翻腾,弥漫山谷;远处,农田村舍,鳞次接比;万千气象尽收眼底,不禁令人感慨“如此异峰古刹,邑人之福也。”

毗帽峰44.jpg

欣赏毘帽峰的如斯美景,感悟这里丰厚的人文底蕴,在畅游山水之余,收获一种惬意的享受;有时间还可以去附近的白沙老街,感受老街古老的商贸建筑群和历史悠久的文化底蕴,品尝一下白沙的特色美食。好的,感谢收看本期节目,我们下次见面!

来源:大义常宁

作者:尹明 李洋源

编辑:源源

本文链接:https://www.cnxww.cn/content/2020/06/18/7418211.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常宁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