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常宁的乡间,散落着许多美食。清香简朴的桐子叶粑粑,能否让你感受到那儿时久违的家乡记忆呢?
西岭镇桐排村位于大义山脉之上,至今还遗留着许多古建筑风格,青石小径,抖墙屋。老石匠的房子里,古老的石磨,时不时演奏出它与麦子摩擦碰撞的乐曲。
为赶制200多个桐子叶粑粑,村民阳爱社夫妇已经磨了整整两天的小麦粉。推磨是个体力活,阳爱社夫妇分工合作,50斤小麦,经过三次反复的簺选碾磨,才慢慢变成细细的粉末。
阳爱社这一次用的麦子,是去年的老麦,色泽金黄,颗粒饱满,他坚信老麦子更有营养。
磨好麦子粉,挑选采摘桐子叶尤其重要。阳爱社钟爱的几棵桐子树,就在离他家不远的山坳里。一棵躲藏在陡峭的山路边,一棵长在山坡上,一棵傍水而立。
对于叶子的采摘,阳爱社有一套准则,最好是比它手掌略大没有洞眼的墨绿色叶子,因为这样的叶子包起粑粑来,不仅外型美观而且桐子叶的清香更浓郁。大概半小时,就采摘了满满一竹篮桐子叶。
采摘清洗叶子的同时,一大锅饭豆已经煮熟并降温凉了下来。这时再将麦子粉、豆子、白糖和在一起,经过充分搅拌后,就可以开始包桐子叶粑粑了。
包桐子叶粑粑不需要太多技巧,把料子放叶子中间,合上用手轻轻一压,捏平,一个半月形的桐子叶粑粑就成行了。绿油油鲜嫩的粑粑蒸上15钟,满屋子都飘散着诱人的清香。
桐子叶粑粑,蕴藏着桐子叶自然的芳香,纯朴香甜,一般只有在桐子树生长的山区乡镇才有制作的习俗,因为它携带方便,所以成为了乡村人民田野间劳作的好食物。桐子叶粑粑虽然好吃,但制作比较繁琐,而且现在的桐子树也很少见到,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如今的桐排人也很少做这一美食了。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也很难再享受到这带着大地气息的美食了。
记者:曾志 袁丹
来源:常宁市融媒体中心
作者:曾志 袁丹
编辑:刘姝彤
本文为常宁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