褪下戎装,军魂永驻!值此“八一”,致敬退役军人:你们转身亦是出征,在广袤大地续写忠诚。血脉里奔涌的担当,于新征程上再建新功!常宁市融媒体中心与常宁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联合推出的系列报道《铁血军魂耀新程》今日启幕。从保家卫国的钢铁战士,到乡村振兴的“兵委员”,衡阳市第十六届人大代表、常宁市罗桥镇大枫树村支委委员曾庆发,以“网红庭院经济”为支点,撬动沉睡的乡村资源,让昔日“养在深闺”的小山村,变身年接待游客2万人次的网红打卡地,用军人的果敢与担当在乡村沃土上书写着“退役不退志”的动人故事。
走进大枫树村,稻浪翻滚,蝉鸣织夏,如诗如画。青山环抱、绿树掩映下的后山院子,清凉扑面,温馨雅致,以其独特的韵味,吸引着游客前来纳凉打卡。
后山院子创业者曾利平:“要齐心协力然后把我们家乡慢慢地发展起来。”
眼前这位思路清晰、干劲十足的村干部曾庆发,心中始终燃烧着一团火。五年军旅生涯淬炼出的“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始终未变。2021年,怀揣建设家乡的热忱,他毅然回村,成为村委班子的一员。角色转变,战场转移。曾庆发迅速在乡村振兴的“新战场”上吹响了冲锋号,积极动员像曾利平这样有想法、有干劲的返乡青年投身其中。
“当时,村两委在讨论发展庭院经济时,大家心里都没底。他积极出谋划策,坚定了大家的信心。”大枫树村村党支部书记曾小贱说道。
“有了好的想法,我们立即行动,参与人居环境整治,改善村容村貌,发展庭院经济,并且积极解决用水、用电、道路的问题。”曾庆发说道。
“他作为村委会成员,又是人大代表,对我们前进的过程当中遇到的一些困难,他都及时进行了解,尽他自己最大的努力来帮助我们。”后山院子青年创业者曾利平向记者说道。
然而,部分村民的不理解、不支持,成为横亘眼前的现实难关。作为人大代表,曾庆发将“啃硬骨头”的精神带到田间地头,一遍遍上门,用真情化解疑虑,用公平协调利益。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深入调研,倾听民声,积极建言献策,推动解决发展中的痛点难点。
“撰写了关于完善罗桥镇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议,涉及长水洞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 2200 亩,新修排灌渠 2880 米,有效改善了长水洞农田耕作条件,促进了粮食增产、农民增收。”曾庆发向记者介绍道。
曾庆发的军人作风和实干精神,不仅点燃了创业者的热情,也赢得了村两委班子的点赞。
“他在工作上雷厉风行、执行力强,保持着军人作风。工作中,在森林防灭火、防溺水宣传等工作中,当先锋、打头阵。”大枫树村村党支部书记曾小贱说道。
汗水浇灌,终见繁花。随着后山院子等美丽庭院开放,大枫树村迅速成为“网红打卡地”,慕名而来的游客流连于青山绿水间,邂逅心中的“诗和远方”,昔日沉寂的山村,如今焕发勃勃生机,村民们真切尝到了发展的甜头。
“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变,后山院子的观光游客也越来越多了,我饭店的生意也越来越好了。”大枫树村村民曾超说道。
如今的大枫树村,年接待游客 2 万人次,30余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这喜人变化的背后,是曾庆发和乡亲们一起奋斗的足迹,是军人本色在乡村振兴战场上的生动写照。
曾庆发:“我将继续保持军人本色,发扬艰苦奋斗、攻坚克难的工作作风,不断发展和壮大网和庭院经济。下一步我们将扩大场地规模,以枫树为题,打造枫树大道和枫树园,供游客拍照打卡,促进村民增收。”
记 者:何欢 王荣
编 辑:曾凡龙
二 审:袁丹
三 审:胡敏 刘阳
新闻热线:0734-7221155
投稿邮箱:XMT19176751553@163.com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下载“大义常宁”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来源:常宁市融媒体中心
作者:何欢 王荣
编辑:曾凡龙
本文为常宁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