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米井下,5G信号织就智慧网络;采矿厂区,生态修复孕育绿色财富。水口山有色金属有限责任公司以“技术创新+生态再造”的双引擎驱动,成功探索出一条资源型企业绿色智慧转型的新范式,书写“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与经济共赢新篇,树立国家级绿色矿山标杆。今天,我们一同解码水口山的绿色智慧双赢密码。
走进康家湾矿智慧调度中心,5G智慧平台如同矿山的“智慧大脑”高效运转。大屏幕上,井下作业数据实时跳动,远程操控的机械臂在危险区域精准作业。智能化改造带来显著变化:井下作业人员从高峰期的600多人降至300余人,劳动生产率跃升45%。巍然矗立的新主井塔楼,每次高效提升15吨矿石。配合全封闭运输系统和现代化新选矿厂,彻底告别了矿石运输环节的扬尘、洒落和噪声污染,矿区环境焕然一新。正是这些创新实践,驱动矿山月产量从约4万吨跃升至6-7万吨,年产能实现从45万吨到70万吨的历史性跨越,年创效超2000万元。
“我们通过充分挖掘资源利用潜力,每月处理井下涌水4万立方,全部都进行循环利用;每年尾砂充填采空区25万立方,有效避免了地表塌陷风险。通过绿色矿山建设与产能升级相结合,推进矿山高质量发展。”水口山有色金属有限责任公司康家湾矿安全环保室主管龚毅说道。
康家湾矿今年投入130万元实施的“点石成金”工程成效斐然:每月将1万多吨废石转化为优质建筑材料,年资源化利用量超20万吨,真正实现“变废为宝”。同步推进的生态修复工程,近两年已完成2万平方米受损区域治理,重现盎然绿意。智能充填系统确保了废水尾砂零排放,选矿自动化技术使铅、金回收率持续领跑国内同行,矿山资源综合利用率达到新高度。“十四五”期间,水口山铅锌矿产能规模较“十三五”期间增长了45%,矿山营收总收入50亿元以上,实现纳税总额10亿元,经济效益逐年显著增长。
“我们通过矿山技术升级改造和实施生态修复,近年来,公司营业收入连年提高,纳税逐年增加,实现了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多赢局面。未来,我们将继续以‘两山论’为指引,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更多力量。”水口山有色金属有限责任公司 安全环保部副部长朱豪说道。
记 者:曾锐
编 辑:刘姝彤
二 审:袁丹
三 审:胡敏 刘阳
新闻热线:0734-7221155
投稿邮箱:XMT19176751553@163.com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下载“大义常宁”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来源:常宁市融媒体中心
作者:曾锐
编辑:源源
本文为常宁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