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语话乡情 躬行解民忧
清晨的白沙,晨雾未散,几声熟悉的乡音已叩响了村民的家门。近日,白沙镇联合走访队伍走村入户,听民声、察民情、解民忧。在阳市村,走访小组正蹲在特困户老刘家的门槛边,手里攥着政策手册,用方言一字一句解释:“刘大哥,你这情况符合临时救助,材料我帮你填!”老刘一直重病在床,走访小组便凑近他床边提高嗓门耐心解释,直到老人暗淡的眼里泛起了希望。走访期间,走访小组们的乡音成了“民生直通车”。在阳市村,走访小组踏遍15户“五类重点人员”的门槛,用方言宣讲政策、现场办公:帮独居阿婆核对低保金到账明细,替残疾家庭联系辅具申领,为留守儿童协调课后托管……6户特困家庭的急难愁盼在“乡音服务”中化解,1.2万元救助金如及时雨润泽心田。村民张婶抹着泪说:“干部们说话实在,句句都能落进咱心窝里,还为我们解决实际困难,真是帮了大忙了!”
乡音如桥,连起游子的心
“王总,家乡现在变化大嘞!您看这招商政策、土地审批流程都简化了,用工也有保障……”在上洲村,走访小组握着手机,用一口地道的家乡话与远在广东揭阳的乡贤王淑文热络交谈。
王淑文是上洲村走出去的“能人”,在广东经营玉石加工厂多年。走访中,走访小组得知他有意返乡创业却顾虑重重,当即带领小组成员“现场连线”,用地道的方言细数家乡变化:“村头闲置厂房可以优先流转”“招工咱先从本村培训”……乡音里裹着乡情,政策中透着诚意。
电话那头,乡音未改的王淑文笑声朗朗:“听你这一讲,我心里头踏实多了!在外打拼十几年,最念的就是这口乡音!”王淑文感慨“家门口办厂,既能照顾老人,又能带乡亲致富!肯定要回来好好考察。”上洲村村书记谢书记咧嘴笑:“咱这‘土话’比啥都管用,一听就是自家人!如果项目落地,将让50名村民实现在家门口就业,村集体年增收超20万元。这一通电话,要把‘他乡玉’变成了‘故乡宝’了!”。
乡音如歌,共谱振兴新曲
乡音是游子心中最柔软的牵挂,更是基层干部连通民心的“金钥匙”。在“最是乡音解乡愁”民情走访活动中,各走访小组深入田间地头,通过屋场恳谈、入户走访、专题座谈等多种形式,聚焦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民生保障等重点领域,累计收集道路硬化、水利修缮、通信信号提升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38件。针对“贺家洞水井无水”“水渠堵塞年久失修”等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走访小组第一时间协调水利部门和自来水公司现场办公,制定解决方案;对需要上级统筹的事项,建立“民情大走访问题台账清单”机制,实行“收集—交办—督办—反馈”全流程闭环管理,确保群众诉求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
下一步,白沙镇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深化“最是乡音解乡愁”民情大走访活动,以“钉钉子”精神破解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用心用情办好民生实事,为加快建设山水田园新常宁贡献更多白沙力量。
通讯员:王晖
编 辑:刘姝彤
二 审:袁丹
三 审:刘阳 胡敏
新闻热线:0734-7221155
投稿邮箱:XMT19176751553@163.com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下载“大义常宁”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来源:常宁市融媒体中心
作者:王晖
编辑:刘姝彤
本文为常宁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