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视频】常宁:近九千学子赴韶山 走出红色育人新路径

来源:常宁市融媒体中心 作者:陈瑶 徐静宜(实习) 编辑:源源 2025-11-17 16:56:35
—分享—

传承红色薪火,筑牢成长根基!常宁市2025年“我的韶山行”红色研学活动于11月14日圆满收官。在为期7天的行程中,全市12所学校近9000名师生分五批错峰奔赴伟人故里,通过沉浸式实践完成思想淬炼,让红色基因深植青春血脉。

9千学子4.jpg

11月11日上午,常宁六中校园操场旌旗飘扬、人声鼎沸,1120名学子身着统一校服、佩戴鲜红徽章整齐列队,在带队老师的叮嘱与期许中,满怀憧憬登上研学大巴,与尚宇高级中学、中蓝航空科技学校的875名学子组成第四批研学队伍,共同奔赴韶山开展为期1天半的集中研学。

9千学子1.jpg

常宁市第六中学学生秦佳怡说:“我们学习了毛主席的革命故事、练了红色歌曲,这次研学是一次特殊的思政课,我会认真记录所见所闻,将红色精神记在心里。”

湘南实验中学学生蒋梓康说:“今天要出发韶山了,心情非常激动,一直很期待能亲自踏上这片红色热土,追寻伟人足迹。”

本次研学围绕“走进伟人故里,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主题,依托韶山红色资源,构建“1+3+4”课程体系。从毛泽东广场献花、齐唱红歌的庄重肃穆,到故居中触摸历史、感悟奋斗岁月;从纪念馆追溯伟人成长,到特别支部陈列馆、滴水洞实地探访,再到思政大课《恰是风华正茂》和专题班会的心得交流——多维课程让红色教育可观可感、入脑入心。

9千学子3.jpg

常宁市正雄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尹倩倩说:“今年来到韶山。给我最深刻的是毛主席少年时期勤劳和学习的故事,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都能坚持理想。我们现在有这么好的学习环境,更没有理由不努力。”

常宁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学生何雯洁说:“这趟红色研学之旅,让我们跳出书本与历史深度对话,前辈们的热血与坚守是最动人的成长教材。我将以奋斗之姿续写荣光,让红色基因永不褪色。”

为保障活动安全有序、实效显著,市教育局统筹部署,各校严格落实。通过公开招标选定优质服务机构,配备带队教师、医护人员及急救物资,筑牢安全屏障。研学结束后,还组织征文、朗诵、主题班会等活动深化学习成果,并将评价纳入学生综合素质体系,实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目前所有批次学生均已平安返程,为这场大规模研学画上圆满句号。

常宁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学生谭靖琳说:“这次研学活动让我深刻地明白,‘红色’不是抽象的符号,而是融入民族血脉、信仰与力量。做为新时代的青年,更应传承这份红色基因,把伟人们的奋斗精神转化成为学习的动力、成长的底气。”

常宁市第六中学教师滕翔说:“将持续把红色教育融入日常教学,让红色基因成为学子成长路上的精神底色,培养更多有理想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9千学子2.jpg

红色研学是历史与现实的对话,更是精神与成长的共鸣。完善的保障与丰富的课程,让9000名学子在触摸历史中坚定信念,在传承精神中汲取力量,让红色文化成为滋养青春的丰厚养分。

常宁市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研学部长张平说:“我们全力做好线路优化、服务对接和底蕴挖掘,全方位提升研学体验,既让青少年接受红色教育,也为我市文旅融合注入新活力,实现教育价值与社会效益双向提升。”

“我的韶山行”是常宁推动红色教育常态化、规范化的生动实践。近9000名学生的深度参与,叠加全年超过2万名青少年走进红色教育基地的扎实积累,展现出该市立德树人的显著成效。如今,这份红色基因已不再是书本上的概念,它正转化为孩子们写好每个字、学好每门课的具体、实在的行动。他们正在用每一天的成长,告慰先辈,创造未来。


记 者:陈瑶 徐静宜(实习)

编 辑:李政民

二 审:袁丹

三 审:胡敏 刘阳

新闻热线:0734-7221155

投稿邮箱:XMT19176751553@163.com

微信图片_20251016090258_4_48.jpg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下载“常宁融媒”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来源:常宁市融媒体中心

作者:陈瑶 徐静宜(实习)

编辑:源源

本文链接:https://www.cnxww.cn/content/646955/51/15437041.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常宁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