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韦汉烈士传略

来源:常宁市融媒体中心 作者:曹元生 编辑:小婧 2021-05-24 00:23:03
时刻新闻
—分享—

韦汉,又名韦代二,字首经,化名黄子英,壮族。1892年2月,出生于湖南省江华县小圩乡新寨村一户贫苦的农民家庭。韦汉自幼聪明伶俐,勤奋好学,村子里私塾的学子们在先生的教导下,背诵“之乎者也”,小小年纪的韦汉竟能依样画葫芦,摇头晃脑地“唱出来”。父母从他的模样里仿佛看到了希望,于是省吃俭用,东拼西借,把小韦汉送入了学堂。盼望韦汉有一天能出人头地,光耀门庭。

韦汉还真不负父母所望,学习特别认真,成绩非常优秀,老师要求背诵的课文都能一字不落地背诵出来,而且声情并茂。在先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教导下,韦汉心中充满了美好的憧憬:只要好好读书,将来就一定能出人头地。因此,他学习愈来愈用功,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先生一看到他,默默地点着头,悄悄伸出大拇指。

韦汉的父亲是一个憨厚勤劳的农民,为了生计,农忙时在家忙农活,农闲时给人家挑脚、抬轿、打零工,赚点零钱,补贴家用。韦汉的母亲是一位贤惠的农村妇女,为了减轻丈夫的负担,就帮富有人家纺纱、洗衣,经常劳作到深夜。韦汉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一有空就给家里打柴、拾粪、摸鱼虾,以减轻父母的负担。

1916年,韦汉到了高小毕业,家里实在无力支付他升学的费用,他实在想读书,那种“书中自有黄金屋”的理想支撑着他,只要好好读书,将来就有出息,有了出息就可以让父母不再辛苦。他下决心一定要把书读下去。但是,家里没有钱,怎么办呢?通过打听,知道省立第三师范学校是免费的,终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省立三师。和蒋先云做了同届同学。

进入学校,开始接触一些进步书刊,这时,韦汉才明白,只有推翻这个黑暗的社会,穷人才能见天日。

20130627170808-1322228643.jpg

蒋先云(网络资料图)

1918年夏秋,蒋先云发起组织群众团体—“学友互助会”,韦汉是“学友互助会”会员。“学友互助会”开始是一个秘密组织,为了避开反动当局的耳目,就选定在人们很少来往的河滩上,开展小型的集会活动。他们热烈地讨论提倡科学,反对迷信和盲从;提倡白话文,批判封建旧文体;革新时政,抨击封建弊政等问题。在讨论时,韦汉开始只是听,并不发言。后来蒋先云主编了一个月刊《嶷麓警钟》公开出版,宣传新文化运动。对于《嶷麓警钟》,韦汉是每期必读。通过参加讨论和阅读,引起韦汉深深的思考。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韦汉追随蒋先云、夏明翰、黄静源、唐朝英等同学,以省立第三师范学校为基地,联合三女师、三甲工、三中等学校的进步师生,走上街头,演出自编的反封建新剧《抱不平》,喊出了“打破万恶的旧制度,洒出全球的大光明”等革命新声。

这样,韦汉成了学生运动的积极分子。

1919年6月7日,湘南学生联合会成立,蒋先云是该会第一届总干事,韦汉是湘南学生联合会骨干会员之一。在蒋先云的领导下,韦汉参加了衡阳的反帝反封建斗争;进行了以抵制日货为中心的反帝斗争。在蒋先云、夏明翰、黄静源、唐朝英的带领下,他和同学们一道走上街头,深入不法奸商的货场、仓库、店堂、铺房,清查日货,同时配合码头工人,上船搜查夹带日货,一经查出,立即焚毁。

1920年8月,毛泽东在长沙创办了文化书社,又在衡阳等地设立了7个分社,蒋先云等同学在三师创办了书报贩卖部,韦汉在贩卖部买到了《共产党宣言》《新青年》《向导》《先驱》《湘江评论》等革命刊物,通过认真阅读,顿时感到如醍醐灌顶,耳目一新。他的心灵产生了激烈的震撼。

1920年冬,韦汉随蒋先云率领“心社”的成员来到水口山铅锌矿,住在工人的工棚里,为工人们带来了《新青年》《湘江评论》《嶷麓警钟》《向导》《新潮》《觉悟》等进步书刊。韦汉与同学们在康家戏台、老鸦皂,利用为工人写春联,联络感情,演出“文明戏”(话剧)把马克思主义和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及剥削阶级是如何欺压劳动大众的,巧妙地贯穿于戏文中,宣传爱国主义思想,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号召工人群众团结起来,反抗剥削、反抗压迫。工人们看了很受启发,反响非常强烈。不少青年工人下了班后主动找上门来,向学生们倾吐心声。但是,蒋先云、韦汉等人的革命活动却遭到了水口山当局的反对,被水口山当局强行驱逐。其理由是传播共产主义,蛊惑人心。在这种情况下,蒋先云、韦汉等同学不得已只能离开了水口山。然而,这些同学传播的爱国主义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却深深印入到水口山广大工人群众的思想之中,从此,水口山工人的脑子有了“工人阶级”“阶级压迫”“阶级剥削”的新名词。

1921年秋,韦汉从省立第三师范学校毕业,执教于衡阳新民中学。这年10月下旬,毛泽东来到衡阳,在湖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建立了湘南地区第一个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支部,将“心社”30多位成员悉数转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团员。韦汉就是这30多名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团员之一。毛泽东在建立中共衡阳地方党组织和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的同时,指示要派人去水口山,深入到工人群众中去,了解工人的疾苦,发动群众,宣传马克思主义,唤起工人的觉悟,建立团的组织。这年寒假,湖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社会主义青年团支部,根据毛泽东的指示,确定以水口山为重点,开展革命活动。韦汉同三师的黄静源、唐朝英,三甲工的夏明翰,成章中学的刘泰等一些党团员和进步师生带头响应毛泽东的号召,在这年的寒假期间,扛起背包,带上革命书刊和宣传资料,以搞文艺演出的名义进入水口山铅锌矿。

韦汉、黄静源、唐朝英、刘泰等人来到水口山以后,就分头下工场,进工棚,走家串户,访贫问苦。其时,正逢快要过春节,他们用自己带来的红纸为工人代写春联。就这样,和工人的感情就很快融洽起来。于是他们趁此机会给工人们讲:我们工人也是人,吃的是什么?穿的是什么?住的是什么?我们没日没夜地干活,赚的钱到哪里去了?为什么我们这么穷?再看看矿局的老板们,他们吃的是什么?穿的是什么?住的又是什么?他们不劳动却拥有家财万贯。以前水口山的工人与资本家进行过很多次的斗争,为什么都失败了?韦汉告诉工人们,那是因为我们没有团结起来,没有形成真正的力量。我们工人团结起来,才能形成一股势不可挡的力量。与此同时,师生们在康家戏台演出文明戏(话剧),看演出的工人越来越多。黄静源、韦汉、唐朝英、夏明翰、刘泰等人轮流在演出前给工人们宣讲马克思主义和俄国十月革命。平时,将带去的一台留声机放在康家戏台上播放音乐,吸引了一大批青年工人。于是,韦汉等人趁机给这些青年工人分发宣传资料,讲解革命道理。并在康家戏台办起了工人识字班和工人夜校,把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和俄国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编写成简易识字课本,向工人讲解革命道理,启示工人的思想觉悟。通过演出、办工人识字班和访贫问苦,发现、培养青年工人中的“中坚分子”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1年冬,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水口山支部宣告成立,韦汉当选为水口山团支部书记,是常宁的第一位团支部书记。1922年4月,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水口山地方委员正式成立,为湖南省10个地方委员会之一。当时,水口山矿共有团员40人。年末发展了70人,而湖南全省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团员仅有800人左右,由此可见,韦汉等人在水口山开展革命活动的盛况。

水口山团组织建立后,1922年5月,韦汉回到衡阳教书。不久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22年10月,中共湘区委员会书记毛泽东派蒋先云、谢怀德到水口山矿领导开展工人运动,衡阳党组织根据毛泽东要安排几个党员到水口山去锻炼的指示,11月22日,即派韦汉、唐朝英同蒋先云、谢怀德、刘东轩、方福胜、李庆余来到水口山矿。11月23日,中共常宁水口山小组在康汉柳饭店成立,组长蒋先云。成员有蒋先云、韦汉、易礼容。党小组成立之后,首先在工人中吸收刘东轩入党。不久,在中共常宁水口山小组的领导下,成立了水口山工人俱乐部,组织了轰轰烈烈的、震惊中外的工人大罢工运动。

5944.jpg

水口山工人大罢工(网络资料图)

1923年11月,水口山工人运动遭到镇压后,韦汉受党组织派遣来到安源路矿从事工人运动。1924年1月,从安源被派回江华,以教书为掩护,秘密发展党组织。1925年5月,在学校创建中共江华县第一个党小组,韦汉任党小组长;后扩建为支部,韦汉任支部书记。同年秋,在家乡组织岭东区新寨村农民协会。1927年初,韦汉任中共江华地方执行委员会书记。与此同时,他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任国民党江华县党部执委会常务委员,领导全县开展工人农民运动。“马日事变”后,撤出县城,以岭东区武子庙小学为中心,开展地下活动。

1928年3月,韦汉奉命成立江华暴动指挥部,准备在全县实行暴动,因叛徒出卖未果,遭敌人追捕,转移至广西龙岩(今龙岩乡,隶属于广西环江县)、钟山县等地,以教书为掩护,继续坚持革命斗争。1935年,韦汉再次回到江华,一面教书,一面秘密开展党的工作。1938年春,韦汉在江华贝江熊罴冲任教,积极开展抗日宣传,帮助瑶族上层爱国人士成立湘桂瑶族请缨抗日筹备处,发动瑶族青年参加抗日武装。12月,又帮助冯绍翼筹建湘南游击挺进纵队。

1939年1月30日,韦汉不幸被捕,3月20日就义于江华小圩乡鱼凉山,时年47岁。韦汉牺牲后,葬于江华小圩镇新寨村。


作者:曹元生

编辑:小婧

二审:娜娜 泽昌

三审:白云 刘朝文

新闻热线:0734-7221155

投稿邮箱:XMT19176751553@163.com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下载“大义常宁”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来源:常宁市融媒体中心

作者:曹元生

编辑:小婧

本文链接:https://www.cnxww.cn/content/2021/05/23/9392161.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常宁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