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黄静源烈士传略

来源:常宁市融媒体中心 作者:曹元生 编辑:小婧 2021-05-27 15:46:56
时刻新闻
—分享—

3B685B0239BE6E70E0D1F913B24_77EDA61E_6FB0.jpg

黄静源

黄静源,又名黄家祝,字家足,号执谦。1900年6月13日,出生于湖南郴县良田二渡水一个普通农民家庭里。六七岁时,父亲送黄静源到离家5里路远的一个读书人家里读“私塾”,后入新市黄家学堂念小学。1912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黄姓家族联合创办的郴州天府中学读书,后因家贫交不起学费,面临辍学。1918年春,黄静源借别人的毕业证书,越级投考公费的湖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被录取到第十七班学习。

1919年,“五四”运动的暴风骤雨席卷全国,黄静源非常关注这场反帝爱国运动的发展,与蒋先云等同学在校园里相互传阅有关报纸,与同学们一道上街参加示威游行。在毛泽东的领导下,黄静源与蒋先云、夏明翰组织湘南25个县的学生罢课运动。

1919年末到1920年春,毛泽东联合各界人士在长沙发动驱逐张敬尧的运动迅速高涨起来。何叔衡带领的驻衡驱张请愿代表团来到衡阳,黄静源同夏明翰、蒋先云热情为代表团介绍情况,推荐爱国人士,并且担任联络任务,经常奔走江东、江西和代表团驻地西湖教育会及各中等学校,为“驱张”的顺利开展做了大量的工作。

1920年冬,黄静源、蒋先云、韦汉和后来参加“心社”的部分同学来到水口山矿,为工人带去了《新青年》《湘江评论》《嶷麓警钟》《向导》《新潮》《觉悟》等进步书刊。宣传俄国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从此,水口山工人的脑子有了“工人阶级”“阶级压迫”“阶级剥削”的新名词,为以后的水口山工人运动打下了思想基础。

下载.jpg

第三师范(网络资料图)

在第三师范读书期间,黄静源与蒋先云一道创办了“学友互助会”,宣传新文化,传播新思想。1921年3月15日,又与蒋先云、韦汉、唐朝英等同学成立“心社”,有成员30余人。“心社””尊崇唯物主义史观,他们的首先标准是“舍己为人,立社为公”,倡导“劳动光荣”“劳工神圣”,并广泛宣传“只有社会主义道路才能救中国”的真理。“心社”还编辑了《明星》《先锋》《三师周刊》,油印发给社员和校内外进步学生阅读。同时,积极筹办“衡阳文化书社”,组织“马氏学说研究会”“星期日讲演会”,散发革命传单。在此期间,黄静源阅读了《共产党宣言》《资本论入门》等革命书籍。通过这些活动,黄静源的思想发生了质的飞跃。

1921年10月下旬,毛泽东来到衡阳,在省立第三师范学校建立了湘南地区第一个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支部,把“心社”30多位成员悉数转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团员,黄静源是其中之一,也是湘南地区最早的团员之一。

毛泽东建立青年团组织的同时,指示要派人去水口山,深入到工人群众中去,了解工人的疾苦,发动群众,宣传马克思主义,唤起工人的觉悟,建立团的组织。随后,黄静源、韦汉、唐朝英,三甲工的夏明翰,成章中学的刘泰等,于这年的寒假,扛起背包,带上革命书刊和宣传资料,以搞文艺演出的名义来到水口山。他们分头下工场,走家串户,访贫问苦。其时,正逢快要过春节,黄静源、韦汉用自己带来的红纸为工人代写春联。在康家戏台办起了工人识字班和工人夜校,把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和俄国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编写成简易识字课本,向工人讲解革命道理,启示工人的思想觉悟。这样,通过演出、办工人识字班和访贫问苦,发现、培养青年工人中的“中坚分子”,吸收他们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在黄静源、韦汉、唐朝英、夏明翰、刘泰的帮助下,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水口山支部,于1921年冬宣告成立,韦汉任团支部书记。

459649486.jpg

康家戏台(网络资料图)

1922年暑假,张秋人、黄静源、姜敬祥率领湖南省立第三师范学生宣传队,又一次来到水口山,在康家戏台办起了工人夜校,扩大了工人识字班,利用识字讲解字义,宣讲马克思主义,从识字班工人中发现优秀分子,培养他们入团。这样,在水口山进一步发展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当时水口山有团员40多人。到年底,水口山矿共有团员70人。而当时湖南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团员仅有800人左右。

1922年10月,因发动学潮、鼓动工人革命,黄静源等52名学生被校方开除。不久,黄静源受命去安源路矿开展工人运动。

1923年12月,黄静源任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株洲分部主任,兼任工人子弟学校第七分校主事。1924年8月,在安源路矿工人代表大会上,黄静源当选为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副主任。

在路矿当局的残酷剥削下,工人们过着悲惨的生活,加上欠薪数月,更是苦不堪言。1925年1月15日,工人俱乐部代表工人向路矿当局提出的合理要求再一次遭到拒绝,黄静源代表俱乐部正式宣布罢工。这天上午10时,各处工人大多数已停止工作,在各处总代表的带领下向工作处处长要求发还欠饷,另派纠察团副团长率数千工人,将公事房团团围住,临时纠察队员1600人遍布安源街维持秩序。对军警驻地、煤矿各主要机关、邮政所、电报房,事先派人前去说明罢工原由,并分别驻守纠察队员。各处电线全部被割断,一时安源路矿陷于瘫痪。路矿当局请黄静源动员工人复工,黄静源率领工人们坚持要先发清欠饷再复工,最后当局终于妥协,罢工取得了胜利。

这年8月,安源路矿当局策划镇压安源路矿工人运动。9月14日,为纪念第一次罢工胜利三周年,路矿工人俱乐部举行庆祝活动,工人们列队上街游行。9月21日凌晨2时,反动军阀派兵协同矿警包围俱乐部、工人学校和工人宿舍,逮捕了黄静源,并开枪打死了工人2人,伤20余人,史称“九月惨案”。

当时,黄静源与工人俱乐部的干部正在俱乐部里工作。黄静源发现俱乐部被敌人包围了。要大家赶快从后面的水沟里撤出去,自己则留下来应付一切事变。并恳切地向大家解释说:“我不能走。我是俱乐部的负责人。敌人没有抓到我,就会更加疯狂地屠杀工人,我不能让工人受更大损失。你们快走吧。”俱乐部的干部离开后,黄静源回到房里,烧毁了秘密文件。黄静源就这样被捕了,被关进萍乡监狱。

惨案发生后,全国总工会、全国学生联合会致电赣西镇守使,要求严惩凶犯,释放黄静源。敌人连日对黄静源进行审问,严刑逼供,软硬兼施,黄静源始终坚贞不屈。在狱中20多天,黄静源始终不为敌人的利诱和酷刑所动摇。反动派对黄静源毫无办法,仓皇地呈报军阀方本仁,决定提前杀害黄静源。

1925年10月16日下午3时,黄静源被枪杀于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半边街广场。时年25岁。

184f00065ccea8866b96.jpg

岳麓山(网络资料图)

黄静源牺牲后,安源路矿工人不畏强暴,在黄静源牺牲的地方举行了追悼会。并于次日将烈士遗体秘密抬至醴陵,隆重装殓,再用火车将灵柩运往长沙,安葬于岳麓山。

1926年9月,北伐军到达安源,恢复了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并改名为萍矿总工会。10月16日,萍矿总工会召开2万多群众参加的大会,纪念黄静源等烈士牺牲一周年,并在此建立了“黄静源烈士殉难处”纪念碑。碑文由株萍铁路总工会委员长朱少连撰写。纪念碑坐北朝南,高2.4米,宽1.56米,长2.6米,占地面积40平方米。

1984年10月,“黄静源烈士殉难处”纪念碑,被列为萍乡市文物保护单位。2018年3月9日,被列为第六批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作者:曹元生

编辑:小婧

二审:娜娜 泽昌

三审:白云 刘朝文

新闻热线:0734-7221155

投稿邮箱:XMT19176751553@163.com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下载“大义常宁”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来源:常宁市融媒体中心

作者:曹元生

编辑:小婧

本文链接:https://www.cnxww.cn/content/2021/05/24/9393416.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常宁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