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等了86年!这场团圆饭,跨越千里和三代人

来源:常宁市融媒体中心 作者:李青洪 陈瑶 编辑:源源 2025-08-23 17:38:21
—分享—

“我是湖南常宁人”——这句萦绕心头一辈子的话,是云南西双版纳八旬老人吴小良最深切的牵挂。跨越近一个世纪,历经女儿两年多的执着寻根,8月20日,86岁的吴老先生终于踏上魂牵梦萦的故土——湖南常宁。在兰江乡洞山村,他与亲人紧紧相拥,实现了一场穿越千里、延续三代的团圆约定。

老人2.jpg

初秋的风,轻柔地拂过洞山村的田野山岗。归乡的车辆缓缓驶过村庄与池塘,刚到村口,烟花绽放、鞭炮声声,一张张热情的笑脸扑面而来。吴老先生在子女搀扶下走下车,等候多时的亲人立刻围拢上前,一声声熟悉的乡音响起,常宁亲人紧紧握住老人的手,话语中满是抑制不住的激动。

走进早已收拾整齐的老家院落,满桌常宁特色菜正冒着热气:油亮的豆豉蒸腊肉、软糯的米粉肉、酸香可口的酸豆角……每一道,都是吴老先生记忆中父亲念叨了一辈子的“家乡味”。他坐在桌旁,目光缓缓掠过菜式,耳畔是亲人你一言我一语的家常。熟悉的乡音如暖流漾过心间,老人眼圈微微发红,嘴角却扬起笑容,感慨万千。

九十多年前,吴小良的父亲与三伯、五伯为避战乱,被迫与家人失散,向西南迁徙。三伯留在了贵州,五伯失去音信,其父最终定居云南省西双版纳勐海县,与湖南老家断了联系。“湖南常宁”这四个字,成了父亲留给吴老先生最深的乡愁印记。

老人3.jpg

2023年,吴彩兰姐妹借助网络踏上了湖南寻根之旅。历经两年多的辗转,今年7月初,在热心网友的帮助下,她们联系上常宁市宣传部副部长吴薇。接到消息后,吴薇立刻协调兰江乡政府,组织村干部和村里的老人梳理吴姓家族谱系;经过多番寻查,终于确认,洞山村的吴姓家族,正是吴小良要找的亲人。在村口,吴老先生一家将一面写有“寻亲路上伸援手 恩德无量永铭记”的锦旗,郑重地递到吴薇手中,连连道谢。

吴小良儿子吴学清说:“找到了自己的亲人,大家坐在一起,心情无比地激动,虽然隔了几代人,但是亲情割不断。”

老人5.jpg

当天,在兰江乡党委政府的热情邀请下,吴老先生一家来到乡政府,听乡党委书记讲述家乡近年来的发展变迁。老人听得格外专注,不时点头回应,还主动聊起爷爷当年迁徙的往事,言语中尽是对故土的眷恋。随后,他们参观了常宁廉政文化教育基地——萧石月故居。青砖黛瓦的院落古朴宁静,老人沿展柜缓缓走动,仔细端详墙上的老照片、柜中的旧物件,聆听讲解员的介绍,眼神中写满专注与向往,仿佛正借这些老物件触摸故乡曾经的岁月。在新村路的早餐摊前,炊烟袅袅,米粉飘香。一家人围坐桌旁,捧着热气腾腾的常宁米粉细细品尝,耳边是熟悉的乡音,脸上是满足的笑容。

老人6.jpg

从云南西双版纳到湖南常宁,两千多公里的距离,割不断三代人的乡愁;近一个世纪的分离,阻不断血脉亲情的重续。这场迟来近百年的团圆,不仅圆了吴老先生沉积心底的故土梦,更让云南与常宁两地的亲人再度牵手,让中断的亲情得以续写。常宁的温暖、家乡的变迁,也深深烙印在吴老先生与家人的心里,成为未来岁月中最温暖的记忆。

吴小良侄媳妇刘满菊说:“叔叔能回到常宁,是我们整个家族的喜事。我们欢迎他们回家,常宁永远是他的根。将来我们也要去云南走走,这份亲情,我们永远都不会忘。”

故园是良药,乡情最能润人心。8月23日,即将返回云南的吴小良一家特意跟记者分享了心中的喜悦,在常宁的3天里,不仅与父老乡亲重续了亲情,吴老爷子的身体也一天比一天好。此前,他在云南住院时,就总念叨着“想看看故乡”。得知要回湖南的消息后,老人精神立刻好了起来——这份跨越千里的乡愁,终究在故土的怀抱里,得到了最温暖的慰藉。


记 者:李青洪   陈瑶

编 辑:汪明泉

二 审:袁丹

三 审:胡敏 刘阳

新闻热线:0734-7221155

投稿邮箱:XMT19176751553@163.com

二维码改 (2).jpg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下载“大义常宁”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来源:常宁市融媒体中心

作者:李青洪 陈瑶

编辑:源源

本文链接:https://www.cnxww.cn/content/646942/67/15222899.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常宁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