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第8.19中国医师节的脚步临近,让我们将镜头深情对准那些守护生命之光的身影。在常宁市妇幼保健院,有这样一位步履不停的守护者——孕产保健部副部长兼产科主任谢金桥。二十五载春秋流转,她初心如磐,始终坚守在迎接新生命的第一线。她的一天,没有惊天动地的伟业,却在晨光熹微的查房、争分夺秒地抢救、不厌其烦的叮咛中,将对生命的至高敬畏与对职责的如山担当,铭刻于每一个俯身倾听、每一次指尖轻触的温暖瞬间。
清晨7点15分,晨曦刚漫过走廊,谢金桥的身影已悄然出现在产科病房。她轻手轻脚翻阅夜班记录,指尖划过“高危孕产妇”登记册时,特意在几个名字旁做了标记。随后的办公室晨会,十余名医护围坐研讨,她一边凝神记录,一边有条不紊地部署当天工作。
8点整,产科大查房准时开始。从普通病房到LDRP家庭式产房,谢金桥逐床细致探访,耐心询问产妇状况。在16床,她俯身仔细观察新生儿黄疸,又伸手轻触产妇腹部,轻声叮嘱后,拿起模型给护士精准演示子宫复旧手法,连手腕角度都反复纠正、一丝不苟地示范。
上午10点,产房紧急电铃骤然响起——一名产妇突发脐带脱垂!谢金桥立刻放下手中的病历本,快步冲进产房。25分钟后,一声清亮的婴儿啼哭划破紧张,她推门而出,摘下口罩的脸上带着倦意,眼底却漾着欣慰。
主管助产师周广艳告诉记者:“谢主任总是说,产房里的每一秒都关乎两条命,有一次她发热到38度,硬是撑到三个高危孕产妇顺利分娩,才去输液。说穿上白大褂,就不能倒下。”
“在手术过程中,她的态度和蔼可亲,然后安抚我,我就感觉没那么紧张了。然后手术完以后,就感觉整个人也比较轻。”产妇刘甜说道。
作为市级重点专科带头人,谢金桥带领团队年均接生约2000名新生儿,救治成功率达100%。日复一日见证着生命的神圣启程,她始终将“医者仁心”奉为圭臬,将科学的自然分娩理念融入每一次与孕产妇及家属的沟通之中,不厌其烦地讲解、引导, 只为让更多的母亲体验更健康的分娩方式。
今年,随着市妇幼保健院医疗美容与中医科相继成立,她又带头钻研新技术,把“充实本领”融进日常。中午12点半,谢金桥捧着盒饭坐在电脑前,屏幕上正播放省妇幼的最新诊疗视频。笔记本上,“新式缝合技术”“抑郁筛查更新”等字样写得密密麻麻,字里行间都是对患者的牵挂。“现在医学这么发达,知识需要不断地更新。你看这些各种缝合子宫的方法,能够有效控制产后出血,保障母婴安全。”谢金桥说道。
下午3点,孕妇学校的教室里传来阵阵笑声。谢金桥正举着玩偶演示母乳喂养姿势,此刻的她,既是严谨的医生,更是孕产妇们的知心朋友。课后,一位二胎妈妈前来咨询,她拉着对方坐在角落的椅子上细细交谈,一聊就是40分钟。谢金桥说:“很多产妇的焦虑是源于不了解。我们多讲一句,她们就少一分担心。当医生不光要会看病,还得会‘谈心’,心顺了,恢复才能更顺利。”
傍晚6点,夕阳染红走廊。谢金桥召集医护团队围坐学习,年轻医生们边记边问,她拿起模型反复比划,直到暮色漫进会议室。从医25年来,她主刀累计达5000次,带出的多位医生已成为科室骨干。先后荣获衡阳好医生、优秀共产党员、妇幼妇产科学科带头人等诸多荣誉。
谢金桥说:“从98年穿上这身白大褂开始,就觉得这份职业不轻松。25年了,看着孩子一个个地降临。看着团队成员慢慢成长,觉得所有付出都值得。医生这份职业,凭的就是一份‘时时放心不下’的牵挂。”
晚上8点,办公室的灯还亮着。谢金桥在整理当天的手术记录,寂静的夜里只剩笔声沙沙。突然手机轻震,是出院产妇发来的满月宝宝照,她嘴角微扬,眼底的红血丝仿佛被这融融暖意轻轻抚过。
破晓时分的晨曦微露,到灯火阑珊的夜色渐深,谢金桥主任的一天,正是无数医师日常的生动写照。 他们或许早已数不清耳畔回响过多少声初生的啼哭,也记不清曾与多少危急时刻正面交锋, 但“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神圣誓言,早已融入血脉,成为生命的一部分。 值此医师节来临的荣光时刻, 让我们怀着最深切的感恩与最崇高的敬意, 向所有以仁心为铠、以使命为刃的白衣战士们致敬——他们用青春丈量生命的刻度,以奉献诠释职业的荣光,在看似平凡的日日夜夜里,用滚烫的心血,写就了守护人间最珍贵的生命篇章。
记 者:陈瑶 刘石朋 徐静宜(实习)
编 辑:汪明泉
二 审:袁丹
三 审:胡敏 刘阳
新闻热线:0734-7221155
投稿邮箱:XMT19176751553@163.com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下载“大义常宁”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来源:常宁市融媒体中心
作者:陈瑶 刘石朋 徐静宜(实习)
编辑:小明
本文为常宁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